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本论题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本论题的研究动机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本论题的研究对象、目标和策略 | 第12页 |
四、汪曾祺“晚期风格”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五、汪曾祺书画创作概况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汪曾祺“晚期风格”的动态特征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四十年代创作的“初变”特征:尝试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八十年代创作的“中变”特征:回归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九十年代创作的“衰年之变”特征:求真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的形式结构 | 第22-42页 |
第一节 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的体式特征 | 第22-30页 |
一、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偏向的体式 | 第22-29页 |
二、晚期风格作品的体式特征——自然随性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汪曾祺晚期风格的符号特征 | 第30-36页 |
一、汪曾祺晚期风格的符号特征之一——饱满充实 | 第30-33页 |
二、汪曾祺晚期风格的符号特征之二——活泼跳跃 | 第33-36页 |
第三节 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的形式结构特征 | 第36-42页 |
一、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形式结构特征之一——松散疏朗 | 第36-40页 |
二、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形式结构特征之二——平衡协调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汪曾祺“晚期风格”作品的内涵特征 | 第42-60页 |
第一节 复杂的老年化特征 | 第42-49页 |
一、悲苦惆怅 | 第42-46页 |
二、无奈从容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反抒情化的突现 | 第49-55页 |
一、压抑异化 | 第49-51页 |
二、荒诞戏谑 | 第51-55页 |
第三节 生活气息与文人雅意交织 | 第55-60页 |
一、世俗的生活气息 | 第55-58页 |
二、优雅的文人审美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衰年变法”的成因研究 | 第60-67页 |
第一节 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 第60-62页 |
第二节 兼容并蓄的个性思想 | 第62-64页 |
第三节 老之将至的心理转变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