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起源之一隅--以《汾水》为中心的考察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一章 承前启后的《汾水》 | 第16-27页 |
1.1 办刊历程 | 第16-18页 |
1.2 刊物特色 | 第18-27页 |
1.2.1 时代镜像 | 第19-21页 |
1.2.2 栏目设置 | 第21-24页 |
1.2.3 编辑理念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七八十年代转型中的短篇小说 | 第27-50页 |
2.1 主题的嬗变 | 第27-38页 |
2.1.1“文革文学”创作模式延续 | 第29-32页 |
2.1.2“伤痕文学”辩证法 | 第32-35页 |
2.1.3“现代化”书写的可能性 | 第35-38页 |
2.2“新时期人物”的构成 | 第38-50页 |
2.2.1 地方性话语中的农民 | 第38-42页 |
2.2.2 问题小说境遇中的干部 | 第42-46页 |
2.2.3 知识分子重返日常生活 | 第46-50页 |
第三章 《汾水》与山西作家的代际更迭 | 第50-63页 |
3.1 老作家 | 第51-54页 |
3.2 二代作家 | 第54-57页 |
3.3“新”作家 | 第57-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