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现状与建设途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网络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况第11-20页
    第一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第11-15页
        一、网络文学批评的产生第11-13页
            (一)网络文学批评的产生背景第11-12页
                1、大众文化的影响第11页
                2、网络的普及第11-12页
                3、网络文学的繁荣第12页
            (二)网络文学批评的产生过程第12-13页
            (三)网络文学批评产生的必然性第13页
        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第13-15页
            (一)自言自语阶段第13-14页
            (二)众声喧哗阶段第14-15页
    第二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基本形态与特征第15-20页
        一、网络文学批评的基本形态第15-16页
            (一)在线批评第15-16页
            (二)线下批评第16页
        二、网络文学批评的特征第16-20页
            (一)批评者身份的多重性和隐匿性第16-17页
            (二)以在线批评为主的运作方式第17-18页
            (三)自由随意的批评体式第18页
            (四)层次不一的批评主体第18-20页
第二章 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0-30页
    第一节 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0-25页
        一、批评主体的价值立场迷失第20页
        二、批评标准纷乱第20-22页
        三、表达方式的不足第22-23页
            1、语言粗俗,缺少审美性第22页
            2、即兴表达,缺乏深刻性第22-23页
        四、理论水平低下第23页
        五、批评和创作失衡第23-24页
        六、批评与文学创作的疏离第24-25页
    第二节 网络文学批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5-30页
        一、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第25-26页
            (一)后现代文化的影响第25页
            (二)网络文化的影响第25-26页
            (三)市场经济的商业化影响第26页
        二、批评主体因素第26-28页
            (一)批评素质不高第26-27页
            (二)责任意识缺失第27-28页
        三、网络平台因素第28-30页
            (一)即时点评冲击理性思考第28-29页
            (二)虚拟空间削弱主体责任第29页
            (三)快速更新淹没作品踪迹第29-30页
第三章 网络文学批评的建设途径第30-41页
    第一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建设第30-33页
        一、提高专业批评家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第30-31页
        二、提升主体的审美能力第31页
        三、增加主体的知识储备第31-32页
        四、提高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第32-33页
            (一)关注当前社会现实,批评应该与时俱进第32-33页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批评要有道德良知第33页
    第二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建设第33-36页
        一、批评标准的多样化第33-34页
        二、批评标准的审美性第34-35页
        三、批评标准的理性构建第35-36页
            (一)注重批评的思想深度第35页
            (二)提升批评的道德观念第35-36页
    第三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范式建设第36-41页
        一、范式的基本概念第36页
            (一)传统意义的范式第36页
            (二)网络文学批评的范式第36页
        二、网络文学批评形成范式的可能第36-41页
            (一)设立网络文学批评准入门槛,建立新的批评标准第37-38页
                1、最低标准第37-38页
                2、理想标准第38页
            (二)合理利用商业化网络平台,激励批评者批评的激情与热情第38-39页
            (三)网络文学批评范式建设的基本趋向第39-41页
                范式一:“精英”与“草根”优势互补的批评模式第39页
                范式二:网络文学批评的批评模式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钟平的生态小说
下一篇:张炜小说的伦理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