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 第10-12页 |
(二)新世纪乡土文学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将“乡愁”视角切入新世纪乡土文学研究范围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1章 陌生化的乡土:传统的断裂 | 第16-29页 |
1.1 乡土物理形态的坍塌 | 第16-21页 |
1.2 乡土精神结构的变异 | 第21-24页 |
1.3 文化乡土的消逝 | 第24-29页 |
第2章 生命的失重:人的本真性的消解 | 第29-43页 |
2.1 身体的沦陷 | 第29-32页 |
2.1.1 肉体的负重 | 第29-31页 |
2.1.2 日常生活的沉沦 | 第31-32页 |
2.2 情感的压抑 | 第32-37页 |
2.2.1 家感体验的缺失 | 第33-35页 |
2.2.2 城市的排斥 | 第35-37页 |
2.3 灵魂的无归属感 | 第37-43页 |
2.3.1 自我认同危机 | 第37-39页 |
2.3.2 生活意义的失落 | 第39-43页 |
第3章“乡愁”叙事的审美建构 | 第43-55页 |
3.1“乡愁”意象的营造 | 第43-50页 |
3.1.1 自然意象 | 第43-47页 |
3.1.2 动物意象 | 第47-49页 |
3.1.3 房屋意象 | 第49-50页 |
3.2 地域文化和方言的突出 | 第50-55页 |
3.2.1 地域特色 | 第51-52页 |
3.2.2 方言的涌动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