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7页
    0.1 选题研究现状第11-14页
    0.2 本文的结构与方法第14-16页
    0.3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第16-17页
1 “红色经典热”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当代构成第17-24页
    1.1 “红色经典”及“红色经典热”界说第17-19页
    1.2 “红色经典热”的当代构成第19-24页
        1.2.1 “红色经典”文本再现第20-21页
        1.2.2 “红色经典”翻拍与红歌新唱第21-22页
        1.2.3 学界的重视与研究的深入第22-24页
2 “红色经典热”现象探源第24-36页
    2.1 “红色经典”的文本价值第24-28页
        2.1.1 大众化的美学特征第24-25页
        2.1.2 潜在的重构资源第25-28页
    2.2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语境第28-32页
        2.2.1 价值认同的心理追求第28-29页
        2.2.2 信仰的焦虑和英雄的呼唤第29-30页
        2.2.3 民族文化建构的需求和精神建设的导向第30-32页
    2.3 接受主体审美取向的引导第32-36页
        2.3.1 文学消费心理的刺激第32-33页
        2.3.2 阅读主体的能动反映第33-36页
3 “红色经典”的跨媒介传播第36-45页
    3.1 多元的传播途径第36-40页
        3.1.1 影视图像的大量介入第36-38页
        3.1.2 系列丛书的再版与网络传播第38-39页
        3.1.3 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引入第39-40页
    3.2 “红色经典”的传播价值第40-45页
        3.2.1 历史与现实断裂的缝合第41-42页
        3.2.2 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第42-45页
4 “红色经典热”现象的反思第45-62页
    4.1 “红色经典”影响下的“后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第45-51页
        4.1.1 史诗品格与宏大叙事的延续第45-47页
        4.1.2 凡俗空间的深入挖掘第47-49页
        4.1.3 市场指向与革命话语的不断融合第49-51页
    4.2 影视改编对“红色经典”的消解第51-55页
        4.2.1 红色记忆的重释第51-52页
        4.2.2 革命历史的符号化表现第52-54页
        4.2.3 世俗化倾向的戏说第54-55页
    4.3 由“红色经典热”看当代经典建构中的权力角逐第55-62页
        4.3.1 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第56-57页
        4.3.2 大众视野的审美期待第57-58页
        4.3.3 文本艺术价值的淡化第58-60页
        4.3.4 图像的介入与冲击第60-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史铁生文学创作的生命哲学
下一篇:凌叔华与京派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