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魏微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成长小说基本状况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成长”书写研究价值及本文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身体诉说——欲望时代的个人成长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性意识:性是个人成长的动力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初夜:关键的成人仪式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个人意识:新的成长 | 第19-23页 |
第二章 渴求亲情——家庭伦理中的“成长”书写 | 第23-30页 |
第一节 从对立到认同:对父亲形象的解读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出走与回归:世界与家庭的碰撞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流年”:日常生活对成长冲突的消解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坚守迁徙——魏微“成长”书写的精神守望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暧昧与逃离的成长之旅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漂泊与回望的价值追寻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拷问乡村的复杂情感 | 第34-37页 |
第四章 魏微“成长”书写的审美追求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小格局——小城文学 | 第37-39页 |
一、小地点——“微”式成长世界 | 第37-38页 |
二、日常生活——“微”式情景构建 | 第38页 |
三、小人物——“微”式人物类型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诗意性书写 | 第39-42页 |
一、个性语言 | 第40页 |
二、诗化意境 | 第40-41页 |
三、诗化结构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魏微“成长”书写的双重叙事 | 第42-48页 |
一、双重时空的搭建 | 第42-44页 |
二、双重视角的使用 | 第44-48页 |
第五章 告别叛逆,消解焦虑——魏微与“70后”作家 | 第48-64页 |
第一节 成长书写的流变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焦虑与困惑:“70后”成长书写现状 | 第49-51页 |
第三节 魏微“成长”书写的历史定位:暧昧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成长的伤痛:告别叛逆 | 第52-57页 |
一、成长之殇 | 第53-54页 |
二、死亡之惧 | 第54-55页 |
三、暴力之倾 | 第55-57页 |
第五节 成长的意义:消解焦虑 | 第57-64页 |
一、个人:伤痛和寻根 | 第57-59页 |
二、家庭:直面孤独 | 第59-61页 |
三、时代:重塑精神追求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魏微作品年表 | 第70-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