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褐飞虱体内组氨酸合成基因的研究
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及其诱抗机理研究
广昌县水稻籼改粳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候选转基因靶标基因亚洲玉米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1突变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贮存期小麦中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变化和毒素治理方法研究
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性QTL的初步定位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定位及一个类病斑突变体的鉴定分析
水稻纹枯病菌诱导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利用MAGIC群体关联定位水稻白叶枯病抗性QTL及抗性的全基因组预测研究
小麦赤霉病主效位点Fhb1近等基因系的转录组测序以及感赤霉病相关基因的分析
呋虫胺在稻田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二化螟的防治作用
硫营养对PXO99~A致病毒素及磺基转移酶RaxST合成的影响
浙江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因素及化学防治研究
稻瘟病菌MoPEX33、MoPEX23和MoPEX24基因功能分析
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的挖掘及其育种利用
水稻响应纹枯病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与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方法的研究
三种水稻根部线虫(M.graminicola,Hirschmanniella spp.和H.elachista)的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
亚洲玉米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1的组织分布及储存蛋白SP的表达
水稻抗白叶枯基因聚合和抗倒伏QTL定位
脱落酸对水稻胼胝质及其酶的调节及在抗褐飞虱中的作用
褐飞虱红色复眼的突变机理研究
Bt水稻影响稻田寄生蜂种群动态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中国南方水稻纹枯菌和稻瘟菌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水稻抗稻瘟病新品系
水稻茉莉酸和细胞分裂素信号相关基因及QTLqSB-11LE的抗纹枯病功能和机理研究
井冈霉素刺激褐飞虱生殖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关键基因FAS的功能研究
水稻抗感品种间纹枯病菌侵染结构及代谢组学差异比较
三唑磷诱导的酰基辅酶A氧化酶基因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
水稻大螟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井冈霉素刺激褐飞虱生殖,抑制白背飞虱生殖的分子机制
带毒与不带毒灰飞虱唾液腺差异表达蛋白对介体取食行为和传毒率的影响
浙江省稻曲病流行因素分析及稻曲病白曲球菌株的鉴定
RBSDV与SRBSDV病毒质蛋白P9-1结合单链RNA的结构与生化特性研究
噻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柑橘溃疡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利用昌恢891和02428的回交自交系群体定位抗稻飞虱的QTL
江西省晚粳稻稻曲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6的鉴定
水稻类病斑基因SPL33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水稻转录因子APIP5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免疫机制研究
稻飞虱对二化螟为害稻株的反应及机制
亚洲玉米螟取食玉米产生的诱导抗性机制研究
禾谷类孢囊线虫效应蛋白鉴定及携带不同Cre基因的小麦抗性机制分析
OsDLT对褐飞虱抗性的调控及机制解析
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芽孢杆菌菌株的选育研究
水稻条斑病菌内源质粒分析与穿梭质粒载体的构建
偏最小二乘法在小麦赤霉病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安徽桐城小麦数据为例
褐飞虱为害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根系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抗禾谷孢囊线虫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的培育与抗性评价
昌黎地区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小麦赤霉病及其影响因子关系的探究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