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稻飞虱对二化螟为害稻株的反应及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1页
    1.1 水稻介导的昆虫生态机制第15-26页
        1.1.1 组成型防御第15-17页
        1.1.2 诱导型防御第17-19页
        1.1.3 防御机制第19-21页
        1.1.4 昆虫间互作第21-26页
    1.2 代谢组学在水稻上的应用第26-28页
        1.2.1 水稻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第26-27页
        1.2.2 代谢组学鉴定水稻胁迫下代谢物的变化第27页
        1.2.3 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联合应用第27-28页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8-29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29-31页
第二章 褐飞虱对二化螟为害稻株的取食反应第31-40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2.1.1 供试水稻和昆虫第31页
        2.1.2 水稻处理第31-32页
        2.1.3 褐飞虱的寄主选择行为第32页
        2.1.4 褐飞虱的生命参数第32页
        2.1.5 褐飞虱取食量和体重增长测定第32页
        2.1.6 非选择性产卵第32页
        2.1.7 褐飞虱行为测定第32-33页
        2.1.8 数据处理第33页
    2.2 结果和分析第33-38页
        2.2.1 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第33-35页
        2.2.2 褐飞虱生命参数第35-37页
        2.2.3 褐飞虱取食量和体重增长量第37页
        2.2.4 褐飞虱后代数量第37-38页
        2.2.5“Y”型管选择实验第38页
    2.3 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Bt水稻影响稻飞虱种群动态的生态机制第40-5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0-44页
        3.1.1 供试水稻和昆虫第40页
        3.1.2 室内试验第40-42页
        3.1.3 大田试验第42-44页
        3.1.4 数据处理第44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44-48页
        3.2.1 二化螟在Bt水稻和非Bt水稻的取食第44-45页
        3.2.2 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第45-48页
        3.2.3 褐飞虱生命参数第48页
    3.3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组学技术分析二化螟为害胁迫下水稻的生理反应第50-8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0-53页
        4.1.1 供试水稻和昆虫第50页
        4.1.2 水稻处理第50-51页
        4.1.3 转录组文库构建第51-52页
        4.1.4 代谢组差异物质的筛选和鉴定第52-53页
    4.2 结果和分析第53-77页
        4.2.1 转录组分析第53-65页
        4.2.2 代谢组物质鉴定第65-66页
        4.2.3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第66-75页
        4.2.4 转录组与褐飞虱抗性基因联合分析第75-77页
    4.3 讨论第77-8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82-84页
    5.1 全文主要结论第82页
    5.2 创新点第82-83页
    5.3 研究展望第83页
    5.4 下一步工作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作者简历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连续梁考虑竖曲线施工线形控制与临时支座爆破拆除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非对称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