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1 水稻基腐病 | 第12-16页 |
1.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 | 第12-13页 |
1.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症状 | 第13页 |
1.3 病原菌相关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4 发病规律 | 第14-15页 |
1.5 病原致病性 | 第15页 |
1.6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致病机理 | 第15-16页 |
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 | 第16-19页 |
2.1 农业措施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 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 | 第17-18页 |
2.3 病害的防治 | 第18-19页 |
2.3.1 农业防治 | 第18页 |
2.3.2 化学防治 | 第18-19页 |
2.3.3 生物防治 | 第19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0-50页 |
第一章 氮肥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的影响 | 第20-28页 |
1 前言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2.2 试验品种与接种病原菌 | 第21页 |
2.3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页 |
2.4 田间管理 | 第21-22页 |
2.5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3.1 氮肥总量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 基肥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 分蘖肥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穗肥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 第25-2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的影响 | 第28-34页 |
1 前言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9页 |
2.2 试验品种与接种病原菌 | 第29页 |
2.3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9页 |
2.4 田间管理 | 第29页 |
2.5 调查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1 不同育秧栽插对水稻分蘖期发病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不同育秧栽插对水稻孕穗期发病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 第3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致病性室内快速测定及品种抗性分析 | 第34-42页 |
1 前言 | 第34-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2.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35页 |
2.2 水稻品种 | 第35页 |
2.3 菌株的活化及扩繁 | 第35页 |
2.4 水稻育苗 | 第35页 |
2.5 伤根接种 | 第35-36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36-40页 |
3.1 菌浓度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侵染时间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水稻品种抗性 | 第38-4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水稻细菌基腐病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 第42-48页 |
1 前言 | 第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2.1 供试药剂 | 第42-43页 |
2.2 供试病原菌 | 第43页 |
2.3 室内毒力测定 | 第43页 |
2.4 田间防效测定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1 室内抑菌测定 | 第44页 |
3.2 供试药剂的田间防效 | 第44-47页 |
4.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1 水稻营养液配方 | 第53-54页 |
附录2 培养基配方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