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粳稻抗纹枯病和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白粉病反演研究
辽宁地区亚洲玉米螟田间落卵规律及二代螟为害防治的经济阈值研究
木霉菌颗粒剂TCF和种衣剂XDS防治玉米几种土传病害的应用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
PCG6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精细定位、基因预测及转录组分析
玉米抗粗缩病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应用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27(t)候选基因验证及育种利用与褐飞虱抗性机制的初探
稻瘟菌转录组特征分析
稻瘟菌激酶Mst11激活机制与Mobud7分子功能初析
水稻SNARE蛋白OsSNAP32在稻瘟病抗性中的功能研究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和粗山羊草3DS染色体臂测序
三种种衣剂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的影响
黄前水库流域小麦蚜虫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玉米三个重要生长期植保方案研究
小麦MYB基因与乙烯信号对韧皮部防卫反应与麦长管蚜抗性的调控作用
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B1812、B1241侧翼基因克隆及Uvt-726互作因子的筛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10与介体白背飞虱互作蛋白的分析和鉴定
丝孢堆黑粉菌和禾谷镰孢侵染玉米的竞争性分析及其生防菌ZF1抑菌机制研究
滇东南、滇东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虫源与降落机制的分析
蝎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LqhIT2和LMX的抗稻纵卷叶螟研究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与致病性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
小麦近缘种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小麦赤霉病抗性QTL的关联分析
褐飞虱生物型Y致害性QTL定位以及褐飞虱与水稻互作的代谢研究
水稻类病斑基因Fd-GOGAT的功能分析和白条纹突变体K170的基因定位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Stpk-V及其直系同源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特征分析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诱导的小麦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
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鉴定与原生质体制备及水稻抗病性鉴定
壳聚糖防治水稻白叶枯和细条病的机制及壳聚糖—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研究
低剂量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及其卵期寄生性天敌的影响
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应答的代谢组学研究
禾谷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稻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相关基因的敲除分析
挥发物在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的生物学与病理学效应
低聚糖诱导小麦抗病性的研究
水稻穗枯病病原侵染寄主过程及寄主抗病反应研究
玉米穗粒腐病主效抗病QTL分析及其抗性机理研究
Wolbachia感染及其密度对二化螟抗药性的影响
AChE调控褐飞虱中肠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新疆伊犁地区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
激素在水稻与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机制探索及抗病相关基因OsDR10的功能分析
转基因抗虫早粳稻HD2和HD4品系性状鉴定及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
基于多源数据的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气象和遥感数据的稻飞虱发生研究
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理生态参数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准双周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褐飞虱迁入的影响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