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壳寡糖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的机理研究
基于MODIS影像数据的安徽北部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研究
模拟弱光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生产力影响
小麦粒重基因TaGW2的遗传效应及进化选择研究
水稻种子耐贮藏相关性状QTL分析及育种利用评价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2001~2018年东北三省水稻面积扩张对气温的影响
鲜食玉米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水稻水分状况诊断及灌溉调控研究
秸秆生物质炭基肥对水稻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模拟分析
不同轮作制度下优化施肥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沼液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氨挥发的影响及氨挥发减缓措施探讨
养分优化管理对稻麦产量形成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
不同轮作系统和稻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基于冠层主动传感器的冬小麦长势监测及适宜植被指数动态模型研究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水稻适宜播期模拟研究
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增加与温度升高及其交互作用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模拟分析
利用籼稻Ⅱ-32B和粳稻A7444组合的CSSL群体定位穗颈长度和株高QTL
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品质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硫化氢介导血红素加氧酶增强水稻耐铵性的机理研究
基于高光谱的小麦钾素营养监测研究
盐胁迫对水稻基因表达及染色质结构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
两个水稻胁迫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冬小麦植株器官临界氮浓度模型构建及氮素诊断调控研究
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顺序同化法的区域小麦生长监测预测研究
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不同施肥模式的固碳减排效应及推广调控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分析
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小麦铬(Cr6+)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
镁缓解高温抑制小麦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
孕穗期模拟干旱对粳稻垩白形成的影响研究
冬春季夜间增温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物质积累、温室气体排放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里下河地区水稻套播多花黑麦草的技术研究
水稻当季潜在产量预测与氮素利用研究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形态影响的研究
脉冲强磁场对小麦种子萌发及水稻纹枯菌影响的实验研究
矿质肥料对水稻分蘖期淹涝耐性及涝后补救效应
麦棉两熟连续秸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稻米食味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
灰霾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
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及柱头长度关联分析
‘禾稼春叶面肥在树莓和水稻上应用效应的研究
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高温叶尖黄化突变体8272的基因定位
叶面锌肥对水稻旗叶生理及稻米品质的调控研究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