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9-13页
        1.1 穗数第10页
        1.2 穗粒数第10-11页
        1.3 粒重第11页
        1.4 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1-12页
        1.5 影响产量的其他因素第12-13页
    2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种植的地位第13-19页
        2.1 全国小麦品种的更换与发展第14-15页
        2.2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特点第15-16页
        2.3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的发展第16-19页
    3 区域试验对作物新品种的意义第19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分析第21-45页
    1 引言第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1 植物材料第21-23页
        2.2 田间试验设计及表型调查第23页
        2.3 统计分析第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43页
        3.1 小麦品种产量比较第23-25页
        3.2 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第25-27页
        3.3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显著性差异比较第27-31页
        3.4 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第31页
        3.5 不同品种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31-36页
        3.6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品种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第36-38页
        3.7 聚类分析第38-43页
    4 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全文总结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附录第53-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发表文章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用有机物料对植烟土壤氮动态及烟草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下一篇:油菜品种耐低温发芽能力评价及生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