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1 作物产量的分子遗传基础 | 第11-16页 |
1.1.1 水稻产量的研究 | 第11-14页 |
1.1.2 玉米产量的研究 | 第14-15页 |
1.1.3 小麦产量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 粒重基因GW2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2.1 GW2基因在水稻中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2.2 GW2基因在小麦中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2.3 GW2基因在其他植物中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3 小麦多倍体化 | 第21-26页 |
1.3.1 六倍体小麦的形成 | 第21页 |
1.3.2 小麦研究常用的遗传材料 | 第21-24页 |
1.3.3 小麦多倍体化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26-28页 |
1.4.1 核苷酸多样性 | 第26-27页 |
1.4.2 基于种内多态性的检验方法 | 第27-2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小麦粒重基因TaGW2三个位点的遗传效应及互作研究 | 第31-6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8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31-32页 |
2.1.2 表型数据收集 | 第32页 |
2.1.3 TaGW2-6B和TaGW2-6D启动子克隆 | 第32-36页 |
2.1.3.1 DNA提取 | 第32-33页 |
2.1.3.2 引物设计 | 第33页 |
2.1.3.3 PCR反应 | 第33-34页 |
2.1.3.4 染色体步移 | 第34页 |
2.1.3.5 PCR产物回收 | 第34页 |
2.1.3.6 连接转化 | 第34-35页 |
2.1.3.7 质粒提取 | 第35页 |
2.1.3.8 测序反应 | 第35-36页 |
2.1.3.9 序列分析 | 第36页 |
2.1.4 SNP发掘及功能标记开发 | 第36-37页 |
2.1.5 RNA提取,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7页 |
2.1.6 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6页 |
2.2.1 TaGW2-6B和TaGW2-6D启动子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 第38-39页 |
2.2.2 TaGW2-6B分子标记开发及功能验证 | 第39-45页 |
2.2.2.1 TaGW2-6B分子标记开发 | 第39-41页 |
2.2.2.2 TaGW2-6B候选基因关联分析 | 第41-45页 |
2.2.3 TaGW2-6A与TaGW2-6B单元型在全球小麦中的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2.2.3.1 TaGW2-6B单元型在我国小麦中的分布 | 第45-46页 |
2.2.3.2 TaGW2-6A与TaGW2-6B单元型的全球地理分布 | 第46-48页 |
2.2.4 TaGW2三个同源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48-49页 |
2.2.5 TaGW2-6A和TaGW2-6B单元型组合效应分析 | 第49-55页 |
2.2.6 TaGW2-6A和TaGW2-6B籽粒性状表型解释率分析 | 第55-56页 |
2.3 讨论 | 第56-61页 |
2.3.1 影响谷类作物产量的基因主要差异通常位于启动子或内含子区 | 第56-57页 |
2.3.2 TaGW2-6A和TaGW2-6B单元型在全球小麦中经历了强烈的选择 | 第57-58页 |
2.3.3 TaGW2负调控籽粒大小 | 第58-61页 |
第三章 TaGW2在小麦及其近缘物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分析 | 第61-87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4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表型数据收集 | 第61-62页 |
3.1.2 DNA提取和PCR反应 | 第62-63页 |
3.1.3 序列分析 | 第63页 |
3.1.4 RNA提取和RT-PCR反应 | 第63页 |
3.1.5 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64-83页 |
3.2.1 TaGW2在多倍体化过程中的核苷酸多态性变化分析 | 第64-67页 |
3.2.2 TaGW2在多倍体化过程中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67-72页 |
3.2.3 TaGW2在不同小麦近缘种中的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 第72-77页 |
3.2.4 小麦多倍体化过程中TaGW2的单元型分析 | 第77-80页 |
3.2.5 不同小麦近缘种中TaGW2表达水平与籽粒性状的关系 | 第80-83页 |
3.3 讨论 | 第83-87页 |
3.3.1 TaGW2在小麦多倍体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选择 | 第83页 |
3.3.2 基于TaGW2序列多样性的小麦及其近缘种属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83-84页 |
3.3.3 重要功能基因的变异和选择主要发生在启动子区 | 第84-85页 |
3.3.4 重要基因的功能在物种间趋于保守,但作用大小可能因物种而异 | 第85-8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附录 | 第103-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