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 | 第15-27页 |
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1 低温胁迫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18页 |
1.1.1 低温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16-17页 |
1.1.2 低温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7页 |
1.1.3 低温对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 低温胁迫对干物质分配和再转运的影响 | 第18页 |
1.3 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 低温胁迫对作物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定量研究 | 第19-20页 |
2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材料方法 | 第27-39页 |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1.1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2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2 数据来源 | 第28-33页 |
2.1 人工气候室控温试验 | 第28-33页 |
2.1.1 试验设计 | 第28-31页 |
2.1.2 人工气候室 | 第31-32页 |
2.1.3 取样与测试 | 第32-33页 |
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9-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1.2 取样与测试 | 第40-41页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63页 |
2.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SPAD的影响 | 第41-51页 |
2.1.1 低温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41-42页 |
2.1.2 低温对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42页 |
2.1.3 低温对叶片SPAD的影响 | 第42-51页 |
2.1.5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下小麦叶片光合参数间的关系 | 第51页 |
2.2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1-62页 |
2.2.1 低温对最大量子产量(F_v/F_m)的影响 | 第51-52页 |
2.2.2 低温对实际量子产量(Φ_(PsⅡ))的影响 | 第52-53页 |
2.2.3 低温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影响 | 第53页 |
2.2.4 低温对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 第53页 |
2.2.5 低温处理结束后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53-62页 |
2.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下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荧光参数的关系 | 第62-63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第四章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第71-10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73页 |
1.2 取样与测试 | 第73页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3-97页 |
2.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73-89页 |
2.1.1 低温对小麦单株总干重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73-75页 |
2.1.2 低温对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75-78页 |
2.1.3 低温对小麦叶片氮含量和叶面积氮指数的影响 | 第78-82页 |
2.1.4 低温对小麦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叶片糖氮比的影响 | 第82-87页 |
2.1.5 群体光合性能指标的定量分析 | 第87页 |
2.1.6 主要群体光合性能指标的关系 | 第87-89页 |
2.2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第89-92页 |
2.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的影响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92-97页 |
2.3.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第92-94页 |
2.3.2 定量分析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第94-95页 |
2.3.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下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95-9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第五章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07-1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109页 |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0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22页 |
2.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09-116页 |
2.1.1 低温对小麦单株产量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2.1.2 低温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2.1.3 低温对小麦再生穗和原生穗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2.2 基于ACDD定量分析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2.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下小麦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 第117-12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122-125页 |
3.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3.2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定量影响 | 第123页 |
3.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1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31-141页 |
1 讨论 | 第131-135页 |
1.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1.2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1.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33-135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135页 |
2.1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第135页 |
2.2 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135页 |
3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