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鲜食玉米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9页
    1.1 鲜食玉米概述第12页
    1.2 鲜食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第12-14页
    1.3 生物固氮菌、解磷解钾菌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第14-17页
        1.3.1 联合固氮菌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解磷菌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3 解钾菌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内生细菌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1 植物内生菌及其功能第17-18页
        1.4.2 玉米内生菌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5 研究目的第18页
    1.6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鲜食玉米根系内生菌分离和功能鉴定第19-40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2页
        2.1.1 根系样品来源第19页
        2.1.2 茎腐病病原菌第19页
        2.1.3 培养基第19-20页
        2.1.4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1.5 主要检测试剂配制第21-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2.1 根样采集第22页
        2.2.2 根系内生细菌分离第22页
        2.2.3 自生固氮内生细菌的分离第22-23页
        2.2.4 解磷内生细菌的筛选第23页
        2.2.5 解钾内生细菌的筛选第23-24页
        2.2.6 产IAA内生细菌的筛选第24页
        2.2.7 玉米茎腐病拮抗细菌筛选第24-25页
        2.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8页
        2.3.1 玉米根系内生细菌分离第25页
        2.3.2 自生固氮内生细菌的筛选第25-29页
        2.3.3 解磷内生细菌的筛选第29-32页
        2.3.4 解钾内生细菌的筛选第32-35页
        2.3.5 产IAA内生细菌的筛选第35-36页
        2.3.6 拮抗菌株的筛选第36-38页
    2.4 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玉米根系所筛内生菌株的分子鉴定第40-5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3.1.1 试验菌株第40页
        3.1.2 试验试剂和培养基配制第40-41页
        3.1.3 菌株DNA提取第41页
        3.1.4 分基因序列的PCR扩增第41-42页
        3.1.5 PCR产物的水平电泳第42页
        3.1.6 电泳产物进行胶回收第42页
        3.1.7 感受态菌的制备和转化连接第42-43页
        3.1.8 菌落PCR第43页
        3.1.9 质粒提取和测序第43页
        3.1.10 肠杆菌菌株的生化检测第43页
        3.1.11 克隆序列的系统分析第43-4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3.2.1 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提取第44页
        3.2.2 菌株gyrB基因及16SrDNA序列扩增第44-45页
        3.2.3 菌落PCR结果第45页
        3.2.4 枯草芽孢杆菌组菌株鉴定第45-47页
        3.2.5 解淀粉芽孢杆菌组菌株鉴定第47页
        3.2.6 高地芽孢杆菌菌株的鉴定第47-48页
        3.2.7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鉴定第48-49页
        3.2.8 巨大芽孢杆菌组菌株的鉴定第49-50页
        3.2.9 利用Hsp60序列鉴定的菌株第50-52页
        3.2.10 利用16SDNA序列鉴定的菌株第52-53页
        3.2.11 根系分离内生肠杆菌属细菌七叶灵水解实验第53页
        3.2.12 所筛菌株的功能和分子鉴定结果综合分析第53-56页
    3.3 讨论第56-58页
第四章 筛选菌株对甜玉米的促生效果观察第58-69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4.1.1 供试甜玉米第58页
        4.1.2 供试菌株第58页
        4.1.3 主要试剂第58-59页
        4.1.4 发芽试验第59页
        4.1.5 大田试验设计第59-60页
        4.1.6 阴沟肠杆菌P1-7对菜心生长和品质影响的盆栽试验第60-61页
        4.1.7 数据处理第6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1-67页
        4.2.1 发芽试验结果分析第61-64页
        4.2.2 大田促生试验结果第64-65页
        4.2.3 阴沟肠杆菌P1-7对菜心生长的影响第65-67页
    4.3 讨论第67-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5.1 结论第69页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录(基因序列)第77-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地雷达逆时偏移成像及地下目标智能识别算法
下一篇:三种观赏药用植物的快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