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苗期耐盐碱生理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化肥配施腐殖酸对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种子活力影响因素研究
美国种质对我国玉米自交系W9706和CA667改良效果的研究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及遗传力分析
密度和氮肥追施量对紧凑型玉米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保墒措施和调亏灌溉条件下玉米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喷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化控剂茎壮灵对玉米抗倒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东北半干旱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KP化控剂对玉米叶片、茎秆理化及根系伤流的调控机制
玉米抗旱相关基因Zmhdz12的功能分析
富氢水对铝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生理响应的影响及对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适宜品种筛选及其密度调控
集雨种植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基于玉米根系转录组测序的耐旱基因挖掘及Zmhdz6的功能分析
玉米粒宽粒重相关QTL位点的遗传解析
地膜覆盖对旱作春玉米田碳平衡影响的研究
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寒地玉米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与耐盐机制研究
秸秆周年投入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及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玉米和小麦水分生产力的模拟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
西北旱区春玉米滴灌施肥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沟垄集雨栽培模式下沟垄比对旱作春玉米生长及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玉米耐旱调控网络分析
基于玉米高生产力的华北平原不同轮作体系产量与水分利用综合评价
大豆与玉米生长和土壤施氮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基于遥感的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生长及变化研究
玉米自交系昌7-2与郑58重测序数据分析
玉米自交系耐冷性生理机制与调控效应研究
玉米萜类合成酶基因TPS6的功能及表达调控研究
禾谷类成熟完整籽粒切片技术及其在玉米颖果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主效QTL(qHS3)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玉米叶片数遗传结构的解析及目标QTL的克隆
玉米乙烯信号通路基因ZmERF1和ZmEI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7的图位克隆与应用
产量潜力22.5 t hm-2玉米理想株型及群体结构研究
玉米干旱胁迫和镉毒害响应蛋白鉴定与分析
玉米秸秆栽培毛头鬼伞及其菌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生物炭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内生细菌对玉米植株促生作用与抗逆性增强效果研究
鲜食玉米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生育期及高温对玉米和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
玉米水分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滑县数据的研究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转录因子Opaque2的转录与转录后调控机理
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CB1208-82的鉴定及不育机理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