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CB1208-82的鉴定及不育机理研究

致谢第6-10页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4页
    1 玉米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第17-19页
        1.1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第17-18页
        1.2 玉米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第18-19页
    2 玉米雄性不育系败育机制研究进展第19-24页
        2.1 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第19-20页
        2.2 玉米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第20-21页
        2.3 玉米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1-24页
第二章 玉米雄性不育系“CB1208-82”的鉴定及遗传分析第24-31页
    1 试验材料第24页
    2 试验方法第24-25页
        2.1 光温反应类型、育性转变敏感时期及临界条件的鉴定第24-25页
        2.2 遗传特性的鉴定第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3.1 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3.2 光温反应类型、育性转变敏感时期及临界条件的鉴定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3.3 遗传特性的鉴定结果与分析第29-30页
    4 讨论第30页
    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自交系“CB1208-82”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第31-43页
    1 试验材料第31页
    2 试验方法第31-35页
        2.1 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第31-32页
        2.2 O_2~-产生速率的测定第32-33页
        2.3 H_2O_2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5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3-34页
        2.6 氨基酸含量测定第34页
        2.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4页
        2.8 数据分析第34-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3.1 抗氧化酶系统的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3.2 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中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变化的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3.3 可溶性糖含量的结果与分析第37页
        3.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3.5 氨基酸含量的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3.6 叶绿素含量的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2页
        4.1 抗氧化酶系统和雄性不育的关系第40-41页
        4.2 物质代谢和雄性不育的关系第41-42页
    5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自交系“CB1208-82”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43-75页
    1 试验材料第43页
    2 试验方法第43-45页
        2.1 提取蛋白质第43页
        2.2 裂解液裂解蛋白干粉并测定浓度第43-44页
        2.3 还原烷基化和蛋白酶解第44页
        2.4 肽段除盐第44页
        2.5 质谱采集参数第44-45页
        2.6 生物信息分析第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72页
        3.1 差异蛋白的筛选结果第45-46页
        3.2 差异蛋白GO分类第46-72页
    4 差异蛋白与玉米雄性不育的关系第72-74页
    5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总结第75-77页
    1 试验结论第75-76页
    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耐低磷差异及相关QTL定位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开花基因BnFLC-C2的精细定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