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3页
        1.2.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6-17页
        1.2.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第17-20页
        1.2.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第20-23页
        1.2.4 DNDC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模拟应用第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3.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8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6页
    2.2 试验设计第26-28页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8-35页
        2.3.1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第28页
        2.3.2 氮素吸收量第28页
        2.3.3 土壤硝、铵态氮残留第28页
        2.3.4 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监测第28-31页
        2.3.5 DNDC模型模拟农田施肥条件下含氮气体的排放第31-35页
    2.4 数据计算第35-37页
    2.5 统计分析第37-38页
第三章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38-50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3.2.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第39-41页
        3.2.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第41-45页
        3.2.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5-47页
    3.3 讨论第47-50页
第四章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效率及氮平衡的影响第50-64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0-60页
        4.2.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氮素吸收和氮效率的影响第50-57页
        4.2.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硝铵态氮残留的影响第57-59页
        4.2.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平衡的影响第59-60页
    4.3 讨论第60-64页
第五章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第64-84页
    5.1 引言第64-6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6-81页
        5.2.1 气象因子及农田土壤环境因子变化第66-75页
        5.2.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第75-79页
        5.2.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氨挥发的影响第79-81页
    5.3 讨论第81-84页
        5.3.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第81-83页
        5.3.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氨挥发的影响第83-84页
第六章 DNDC模型模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含氮气体排放的影响第84-105页
    6.1 引言第84-8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5-102页
        6.2.1 模型的校验与评价第85-96页
        6.2.2 DNDC模型模拟含氮气体排放第96-102页
    6.3 讨论第102-105页
        6.3.1 DNDC模型的性能评估第102-103页
        6.3.2 DNDC模型模拟含氮气体的排放第103-105页
第七章 DNDC模型模拟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和含氮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05-116页
    7.1 引言第105-106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06-112页
        7.2.1 DNDC模型模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06-109页
        7.2.2 DNDC模型模拟不同施肥处理对含氮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09-112页
    7.3 讨论第112-116页
        7.3.1 DNDC模型模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12-113页
        7.3.2 DNDC模型模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含氮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13-11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19页
    8.1 主要结论第116-117页
    8.2 研究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个人简介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3-酮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MsKCS10)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半夏连作障碍发生机制与轮作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