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玉米籽粒脱水与籽粒灌浆第12-14页
        1.2.2 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第14-15页
        1.2.3 玉米叶片的衰老机制研究第15-16页
        1.2.4 化学调控技术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第16-18页
    1.3 技术路线图第18-20页
2.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3页
        2.2.1 试验设计第20页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0-22页
        2.2.3 数据分析工具第22-23页
3.结果与分析第23-46页
    3.1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熟期的影响第23页
    3.2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各穗部器官含水量的影响第23-29页
        3.2.1 籽粒含水量的变化第23-24页
        3.2.2 籽粒脱水速率的变化第24-25页
        3.2.3 棒三叶含水量的变化第25-26页
        3.2.4 苞叶含水量的变化第26-27页
        3.2.5 穗轴含水量的变化第27-28页
        3.2.6 各穗位器官含水量与籽粒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第28-29页
    3.3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第29-31页
        3.3.1 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变化第29-30页
        3.3.2 籽粒灌浆阶段特性的变化第30-31页
    3.4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叶片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第31-36页
        3.4.1 SPAD值的变化第31-32页
        3.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第32-33页
        3.4.3 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第33-34页
        3.4.4 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第34-35页
        3.4.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5-36页
    3.5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籽粒激素含量的影响第36-43页
        3.5.1 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3.5.2 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3.5.3 赤霉素(GA)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3.5.4 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的变化第39-40页
        3.5.5 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第40-42页
        3.5.6 籽粒内源激素与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3.6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3-44页
    3.7 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第44页
    3.8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品质的影响第44-46页
4 讨论第46-50页
    4.1 影响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效果的因素第46页
    4.2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籽粒脱水速率及含水量的影响第46页
    4.3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各穗位器官含水量的影响及其与籽粒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4.4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叶片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第47页
    4.5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第47页
    4.6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籽粒灌浆的激素调控第47-48页
    4.7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接枝SPEEK/PVDF-g-PSSA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性能模拟研究
下一篇:面向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P型染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