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 第12-13页 |
1.1.1 根系 | 第12页 |
1.1.2 叶片 | 第12-13页 |
1.2 植物的抗逆分子机制 | 第13-22页 |
1.2.1 干旱胁迫信号转导 | 第13-15页 |
1.2.2 胁迫应答相关基因 | 第15-22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页 |
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于玉米根系转录组测序的耐旱基因挖掘 | 第23-48页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2.1.1 试验材料和田间试验 | 第23-24页 |
2.1.2 总R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2.1.3 测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25页 |
2.1.4 差异表达基因的计算 | 第25页 |
2.1.5 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 | 第25-26页 |
2.1.6 qRT-PCR的验证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2.2.1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2.2.2 数据产出 | 第28-30页 |
2.2.3 样品间相关性以及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2.2.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1-32页 |
2.2.5 GO富集与KEGG富集分析 | 第32-34页 |
2.2.6 干旱胁迫下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 | 第34-35页 |
2.2.7 与渗透胁迫相关的干旱响应基因 | 第35-36页 |
2.2.8 中度干旱胁迫下与根系结构发生相关的干旱响应基因 | 第36-37页 |
2.2.9 与细胞壁改变相关的干旱响应基因 | 第37-40页 |
2.2.10 重度干旱胁迫下Lv28 失去部分抵抗干旱胁迫的调节能力 | 第40-42页 |
2.2.11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42-43页 |
2.3 讨论 | 第43-48页 |
2.3.1 与其它干旱处理的根系转录组试验的比较 | 第43页 |
2.3.2 细胞壁修饰蛋白调控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 第43-44页 |
2.3.3 “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代谢通路对H082183 的耐旱性具有重要意义 | 第44-45页 |
2.3.4 重度干旱胁迫下海藻糖在H082183 中的渗透保护作用 | 第45-46页 |
2.3.5 转录因子在重度胁迫的H082183 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调控作用 | 第46-48页 |
第三章 Zmhdz6 的功能分析 | 第48-62页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8-57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3.1.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8-52页 |
3.1.3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 第52-56页 |
3.1.4 转Zmhdz6 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表型鉴定 | 第56-5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3.2.1 HD-Zip转录因子家族的进化分析 | 第57-58页 |
3.2.2 Zmhdz6 基因序列的比较 | 第58页 |
3.2.3 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表型鉴定 | 第58-59页 |
3.2.4 转基因株系的耐旱鉴定 | 第59-60页 |
3.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2-64页 |
4.1 基于玉米根系转录组测序的耐旱基因挖掘 | 第62-63页 |
4.2 Zmhdz6 的功能分析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