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基于遥感的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生长及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5页
    1.3 农业遥感基础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7-20页
        1.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创新点第18-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方法第20-30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0-22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21页
        2.1.2 气候条件第21页
        2.1.3 土壤植被第21-22页
    2.2 社会经济背景第22-24页
    2.3 研究数据源第24-25页
        2.3.1 遥感数据第24页
        2.3.2 土地利用数据第24页
        2.3.3 气象数据第24-25页
    2.4 数据滤波方法第25-26页
    2.5 长时间序列植被物候遥感提取方法第26-30页
        2.5.1 绝对阈值法第27-28页
        2.5.2 相对阈值法第28页
        2.5.3 突变点法(最大变化比值法)第28-30页
第三章 2001-2016年三种方法下作物物候参数时空变化比较分析第30-46页
    3.1 三种方法物候期参数提取结果对比第30-33页
    3.2 相对阈值法下玉米物候参数时空分布第33-38页
    3.3 相对阈值法下玉米物候参数五年平均变化分析第38-40页
    3.4 相对阈值法下玉米物候期参数变化趋势性分析第40-43页
    3.5 相对阈值法下玉米物候期变化显著性分析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气候因子对玉米物候期变化的影响分析第46-55页
    4.1 温度变化对玉米物候期的影响第46-50页
    4.2 降水变化对玉米物候期的影响第50-52页
    4.3 生长季积温与玉米生长季长度的响应关系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55-56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录因子OsbHLH111抑制水稻幼苗生长机理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青海省六种禾本科牧草抗逆性研究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