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DNA测序技术及发展 | 第8-14页 |
1.1.1 一代测序技术 | 第8-9页 |
1.1.2 二代测序技术 | 第9-12页 |
1.1.3 第三代测序技术 | 第12-13页 |
1.1.4 第四代测序技术 | 第13-14页 |
1.2 全基因组Denovo测序 | 第14页 |
1.3 基因组重测序及应用 | 第14-17页 |
1.3.1 重测序用于核心种质资源 | 第15页 |
1.3.2 重测序用于构建遗传图谱 | 第15-16页 |
1.3.3 重测序应用于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 | 第16页 |
1.3.4 重测序应用于突变体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20页 |
2 昌7-2和郑58两个自交系基因组重测序 | 第20-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2.1.2 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1.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21-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2.2.1 昌7-2的测序数据分析 | 第27-36页 |
2.2.2 自交系郑58重测序的分析 | 第36-43页 |
2.2.3 昌7-2和郑58两个自交系重测序数据的汇总 | 第43-47页 |
3 昌7-2和郑58基因组差异分析 | 第47-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3.1.1 昌7-2和郑58基因组差异的获得 | 第47-48页 |
3.1.2 昌7-2和郑58差异基因获得及注释 | 第4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3.2.1 昌7-2和郑58差异信息分析 | 第48-52页 |
3.2.2 昌7-2和郑58差异基因的注释 | 第52-5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Abstract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