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禾谷类成熟完整籽粒切片技术及其在玉米颖果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8页
    1.1 淀粉概述第15-17页
        1.1.1 淀粉组成和结构第15-16页
        1.1.2 淀粉生物合成第16-17页
    1.2 禾谷类作物颖果淀粉的发生类型和积累第17-19页
        1.2.1 禾谷类作物颖果发育第17-18页
        1.2.2 禾谷类作物颖果淀粉的发生类型第18页
        1.2.3 淀粉在发育颖果中的时空积累第18-19页
    1.3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胚乳淀粉的异质性第19-21页
        1.3.1 普通禾谷类作物胚乳不同形态的淀粉粒第19-20页
        1.3.2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不同形态淀粉粒的结构和功能第20页
        1.3.3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不同形态淀粉粒的发育第20-21页
        1.3.4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不同形态淀粉粒的区域性分布第21页
    1.4 禾谷类作物胚乳细胞与贮藏物质的形态学研究技术方法第21-27页
        1.4.1 分离技术第21-22页
        1.4.2 徒手切片技术第22-23页
        1.4.3 非包埋切片技术第23-24页
        1.4.4 石蜡切片技术第24页
        1.4.5 树脂切片技术第24-26页
        1.4.6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第26-27页
    1.5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禾谷类成熟完整籽粒树脂切片技术的建立和应用第28-44页
    引言第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9页
        2.1.2 成熟籽粒树脂包埋块的制备第29页
        2.1.3 成熟完整籽粒树脂切片的制备第29-31页
        2.1.4 切片染色与观察第31-32页
        2.1.5 胚乳细胞和淀粉粒形态学参数的定量分析第32-33页
        2.1.6 数据分析第3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2.2.1 成熟完整籽粒切片第33-35页
        2.2.2 切片染色第35-38页
        2.2.3 籽粒不同区域胚乳细胞形态比较第38页
        2.2.4 籽粒不同区域胚乳淀粉粒形态比较第38-39页
        2.2.5 贮藏蛋白在胚乳中的空间分布第39-40页
    2.3 讨论第40-43页
        2.3.1 成熟完整籽粒切片方法的建立第40-42页
        2.3.2 成熟完整籽粒切片方法的应用第42-43页
    2.4 结论第43-44页
第三章 禾谷类成熟完整籽粒非包埋切片技术的建立和应用第44-57页
    引言第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3.1.1 实验材料第44页
        3.1.2 成熟完整籽粒非包埋切片的制备第44-48页
        3.1.3 切片的染色与观察第4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3.2.1 普通水稻完整籽粒的非包埋切片和淀粉形态与分布第48-49页
        3.2.2 普通玉米完整籽粒的非包埋切片和淀粉粒的形态与分布第49-50页
        3.2.3 普通大麦和小麦完整籽粒的非包埋切片和淀粉粒的形态与分布第50-51页
        3.2.4 高直链淀粉水稻和玉米籽粒中异质淀粉粒的形态和分布第51-53页
        3.2.5 富含淀粉的非禾谷类籽粒中淀粉粒的形态和分布第53-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3.3.1 禾谷类成熟完整籽粒非包埋切片技术的建立第54-55页
        3.3.2 禾谷类成熟完整籽粒非包埋切片的应用第55-56页
    3.4 结论第56-57页
第四章 胚乳细胞图片加工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第57-74页
    引言第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61页
        4.1.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4.1.2 完整籽粒树脂切片的制备第58页
        4.1.3 切片的染色与观察拍照第58页
        4.1.4 胚乳细胞图片的Photoshop软件加工方法第58-59页
        4.1.5 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胚乳细胞的形态第59-60页
        4.1.6 ImageJ软件分析胚乳细胞的形态第60-61页
        4.1.7 数据分析第6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1-71页
        4.2.1 不同染色剂染色的胚乳细胞图片的加工和细胞形态分析第61-66页
        4.2.2 完整籽粒切片的加工和胚乳细胞形态观察第66-67页
        4.2.3 水稻胚乳组织的形态构建观察第67-69页
        4.2.4 图片加工前后胚乳细胞形态参数分析的比较第69-71页
    4.3 讨论第71-73页
        4.3.1 胚乳细胞图片加工方法的建立第71-72页
        4.3.2 胚乳细胞图片加工的应用第72-73页
    4.4 结论第73-74页
第五章 完整籽粒切片技术在玉米发育颖果淀粉时空积累研究中的应用第74-92页
    引言第7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5.1.1 实验材料第74页
        5.1.2 发育完整颖果切片的制备第74-75页
        5.1.3 切片染色与观察第75页
        5.1.4 淀粉粒大小统计第75页
        5.1.5 淀粉超微结构观察第75页
        5.1.6 发育颖果果皮、胚和胚乳淀粉的分离第75-76页
        5.1.7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第76页
        5.1.8 淀粉X-射线衍射分析第76页
        5.1.9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第76-77页
        5.1.10 数据分析第7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7-88页
        5.2.1 玉米发育期颖果的结构发育第77-78页
        5.2.2 普通玉米果皮淀粉的时空积累和形态变化第78页
        5.2.3 普通玉米胚淀粉的时空积累和形态变化第78-81页
        5.2.4 普通玉米胚乳淀粉的时空积累第81页
        5.2.5 普通玉米胚乳复粒淀粉和单粒淀粉的时空积累和形态变化第81-84页
        5.2.6 糯玉米颖果淀粉的形态第84-86页
        5.2.7 玉米颖果各部位淀粉的特性第86-87页
        5.2.8 玉米颖果各部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第87-88页
    5.3 讨论第88-91页
        5.3.1 玉米发育颖果各部位淀粉的时空积累第88-89页
        5.3.2 玉米发育颖果各部位复粒淀粉的形态变化和发育过程第89-90页
        5.3.3 玉米颖果各部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淀粉积累和结构的关系第90-91页
    5.4 结论第91-92页
第六章 完整籽粒切片技术在高直链玉米胚乳异质淀粉粒研究中的应用第92-108页
    引言第92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2-94页
        6.1.1 实验材料第92-93页
        6.1.2 玉米成熟籽粒胚乳淀粉的分离第93页
        6.1.3 分离淀粉粒光学显微镜观察第93页
        6.1.4 分离淀粉粒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93页
        6.1.5 玉米完整籽粒树脂切片的制备第93页
        6.1.6 切片染色及观察第93页
        6.1.7 发育颖果淀粉粒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93页
        6.1.8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第93-94页
        6.1.9 淀粉晶体结构测定第94页
        6.1.10 数据分析第9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94-104页
        6.2.1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成熟籽粒的表型第94页
        6.2.2 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异质淀粉粒的类型第94-96页
        6.2.3 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异质淀粉粒的区域性分布第96-99页
        6.2.4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胚乳不同区域淀粉的结构特性第99-101页
        6.2.5 双相淀粉粒的形成和积累第101-104页
    6.3 讨论第104-106页
        6.3.1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胚乳中淀粉的异质性第104-105页
        6.3.2 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双相淀粉的结构和形成第105-106页
        6.3.3 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不同区域淀粉粒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性第106页
    6.4 结论第106-108页
第七章 论文结论和创新点第108-110页
    7.1 主要结论第108页
    7.2 创新点第108-109页
    7.3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授权专利目录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拱乾父子流贬文学研究
下一篇:冷轧堆染色机张力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