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FgPDK1调控禾谷镰孢菌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利用回交导入和MAS技术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改良与应用
RCA蛋白参与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研究
小麦TaCBL4/TaCIPK5与TaCIPK10介导的抗条锈病机理研究
条锈菌重要致病因子PstGSRE1和PstCPK1致病机理研究及利用HIGS技术创制小麦持久抗条锈病材料
小麦蓝矮植原体效应子SWP1引起植物丛枝的机理研究
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全蚀病菌呼吸链的影响
30%丙硫·咪鲜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研制及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利用RNAi抑制褐飞虱重要功能基因提高水稻抗虫性的研究
玉米灰斑病和茎腐病抗病基因克隆及抗病机理研究
大豆—玉米垄作间作对间作系统生理生态及后茬小麦赤霉病的影响
氮肥作用下小麦介导的蚜虫和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关系
水稻新致病菌Pantoea ananatis的分离鉴定
麦根腐平脐蠕孢假定分泌蛋白CsSP3及CsSP4基因的功能研究
基于无人机成像高光谱的冬小麦全蚀病等级监测
α-1,3-甘露糖基转移酶基因FpALG3对假禾谷镰刀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
玉米镰刀菌穗腐病接种方法及品种抗性鉴定研究
河南省小麦不完善病粒带菌种类及防治研究
纳米几丁质对小麦土传病原真菌抑菌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黄淮海夏玉米穗腐病病原多样性分析及玉米新品种抗病性鉴定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麦赤霉病预测研究及应用
基于多模型的安徽小麦赤霉病预测研究
多模型综合分析在水稻穗颈瘟病害预测中的研究--以安徽省颍上县为例
和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试验
Momyo2调控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分子机制
探索水稻主效抗病基因Xa3/Xa26的作用机制和OsWRKY45等位基因的功能差异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VQ Motif-containing Genes in Rice-Xoo Interaction
杀菌剂NK2-3对水稻稻瘟及烟草花叶病的防效研究
SRBSDV Pns71和水稻Cyns互作的机制研究
水稻内生菌Streptomyces sporocinereus OsiSh-2通过铁元素竞争性抑制稻瘟病研究
Epicoccum sorghinum的分离及多基因转玉米株系的抗性鉴定
基因枪介导的小麦抗赤霉病相关RNAi片段的转化及其后代鉴定
分子标记和全基因组背景选择改良广占63-4S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不同CO2浓度对褐飞虱两性生命表及共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R1813的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互作的影响
褐飞虱糖原合成酶与糖原磷酸化酶基因特性、功能鉴定与调控分析
取食感染纹枯病菌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学特征及稻株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褐飞虱唾液蛋白的鉴定和NlCBP1、NlCBP2蛋白的功能分析
稻曲病菌候选效应蛋白的功能研究
ERK基因在二化螟对Cry1Ca蛋白防御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RSV四川分离物p3基因原核表达及其影响本氏烟内源基因表达研究
稻显纹纵卷叶螟与稻纵卷叶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分析--基于农户采纳行为视角
稻纵卷叶螟气味结合蛋白的功能分析
水稻二化螟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产量及抗病性影响的研究
山西藜麦病害发生种类及黑秆病病原的研究
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土壤镰孢菌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