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 氮素对植物抗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氮素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 第14页 |
1.4 氮素对寄生性天敌行为的影响 | 第14-15页 |
1.5 水稻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的概述 | 第15-16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 | 第18-27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2.1 感染白叶枯病后水稻的发病情况 | 第21-22页 |
2.2.2 不同施氮量水平下水稻白叶枯病斑的发生 | 第22页 |
2.2.3 不同施氮量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株高和根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 不同施氮量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顶1-3叶SPAD值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5 不同施氮量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植株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25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产卵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27-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2.1 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产卵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2.2 不同施氮量的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白叶枯病发生对不同施氮量的水稻韧皮部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 第31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31-36页 |
第四章 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 第36-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6-38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4.2.1 褐飞虱H-型嗅觉仪选择结果 | 第40-41页 |
4.2.2 褐飞虱模拟大田选择结果 | 第41-42页 |
4.2.3 不同施氮量的感染白叶枯病后水稻挥发物的分离鉴定 | 第42-43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8页 |
第五章 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 第48-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5.2.1 稻虱缨小蜂Y-型嗅觉仪选择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5.2.2 不同施氮量的褐飞虱诱导后水稻挥发物测定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52-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60页 |
6.1 主要结果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