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藜麦病害发生种类及黑秆病病原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1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8-9页 |
1.1.1 供试材料 | 第8页 |
1.1.2 试验试剂与培养基 | 第8页 |
1.1.3 试验仪器设备 | 第8-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9-12页 |
1.2.1 藜麦病害调查 | 第9页 |
1.2.2 藜麦黑秆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第9页 |
1.2.3 致病性测定 | 第9-10页 |
1.2.4 藜麦黑秆病病原菌鉴定 | 第10-11页 |
1.2.5 藜麦黑秆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1页 |
1.2.6 14种杀菌剂对菌株S1的抑制效果 | 第11-12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22页 |
2.1 山西省静乐县藜麦病害调查结果 | 第12-13页 |
2.2 藜麦黑秆病病原菌分离纯化结果 | 第13页 |
2.3 致病性测定结果 | 第13-14页 |
2.4 藜麦黑秆病菌鉴定结果 | 第14-18页 |
2.4.1 藜麦黑秆病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14-15页 |
2.4.2 藜麦黑秆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15-18页 |
2.4.3 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18页 |
2.5 藜麦黑秆病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18-20页 |
2.6 14种杀菌剂对菌株S1的抑制效果 | 第20-2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2-25页 |
3.1 山西省静乐县藜麦病害种类调查 | 第22页 |
3.2 藜麦黑秆病病原菌的鉴定 | 第22页 |
3.3 杀菌剂对藜麦黑秆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22-23页 |
3.4 藜麦病害综合防治建议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Abstract | 第29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