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试验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小麦赤霉病概述 | 第11页 |
1.2 小麦赤霉病发展史 | 第11-12页 |
1.3 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简介 | 第12页 |
1.4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 第12-13页 |
1.5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 | 第13-14页 |
1.5.1 农业防治 | 第13页 |
1.5.2 选育抗病品种 | 第13-14页 |
1.5.3 化学防治 | 第14页 |
1.6 和县地理及气候条件 | 第14-15页 |
1.7 和县小麦种植与赤霉病发生概况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9页 |
2.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2.2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7-1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3.1 和县近6年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调查 | 第19页 |
3.1.1 调查地点 | 第19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19页 |
3.1.3 数据统计 | 第19页 |
3.2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 第19-21页 |
3.2.1 供试药剂 | 第19-20页 |
3.2.2 试验处理及设计 | 第20页 |
3.2.3 试验田概况 | 第20页 |
3.2.4 施药时间及方法 | 第20页 |
3.2.5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0页 |
3.2.6 数据统计 | 第20-21页 |
3.3 和县主栽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耐病性试验 | 第21-23页 |
3.3.1 小麦品种选择 | 第21页 |
3.3.2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3.3.3 试验地 | 第21页 |
3.3.4 施药时间及方法 | 第21页 |
3.3.5 调查方法 | 第21-22页 |
3.3.6 防效计算与数据统计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5页 |
4.1 和县近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 | 第23-26页 |
4.2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 第26-33页 |
4.2.1 小麦安全性调查 | 第26页 |
4.2.2 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 第26-33页 |
4.3 和县主栽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耐病性试验 | 第33-35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5.1 和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 第35页 |
5.2 和县地区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比较 | 第35页 |
5.3 和县地区不同品种小麦对赤霉病的耐病性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