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SRBSDV Pns71和水稻Cyns互作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2页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发生及危害第10-11页
        1.1.2 分类地位和粒体形态第11页
        1.1.3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第11-12页
        1.1.4 SRBSDV寄主及传播介体第12页
        1.1.5 介体的传毒机制第12-13页
        1.1.6 SRBSDV与寄主和传毒介体的互作研究第13页
    1.2 Cyns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本研究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体系第14-21页
        1.3.1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14-16页
        1.3.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第16-20页
            1.3.2.1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简介第16-17页
            1.3.2.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第17-18页
            1.3.2.3 VIGS的作用机制第18页
            1.3.2.4 VIGS优缺点第18-19页
            1.3.2.5 烟草脆裂病毒载体第19-20页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第20-21页
            1.3.3.1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简介第20页
            1.3.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第20-21页
            1.3.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优缺点第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田间发生情况分子检测第22-28页
    2.1 材料第22页
    2.2 方法第22-25页
        2.2.1 水稻总RNA的提取第22-23页
        2.2.2 水稻总cDNA的合成第23-24页
        2.2.3 SRBSDV的PCR扩增第24页
        2.2.4 SRBSDV的PCR产物回收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2.3.1 水稻样品采集第25-26页
        2.3.2 SRBSDV检测第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SRBSDVPns71蛋白与水稻Cyns蛋白互作的关键结构域第28-39页
    3.1 材料第28-29页
    3.2 方法第29-33页
        3.2.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9页
        3.2.2 Cyns基因结构域分析及结构域克隆PCR引物设计第29页
        3.2.3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9-32页
        3.2.4 两质粒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第32页
        3.2.5 蛋白互作的检测第32-3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3.3.1 Cyns基因结构域分析及克隆第33-34页
        3.3.2 Cyns基因结构域PCR扩增第34页
        3.3.3 Cyns基因结构域克隆第34-35页
        3.3.4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36页
        3.3.5 与Pns71互作的Cyns蛋白关键结构域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水稻Cyns基因的功能第39-49页
    4.1 材料第39页
    4.2 方法第39-41页
        4.2.1 感受态细胞的的配置第39页
        4.2.2 Cyns基因沉默病毒载体的引物设计第39页
        4.2.3 本氏烟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39-40页
        4.2.4 TRV-VIGS系统的构建第40页
        4.2.5 TRV-VIGS重组载体转化农杆菌第40-41页
        4.2.6 TRV-VIGS体系侵染水稻和本氏烟第4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4.3.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第41页
        4.3.2 目的基因克隆第41-42页
        4.3.3 TRV-VIGS系统的构建第42-43页
        4.3.4 沉默Cyns基因水稻表型第43-45页
        4.3.5 沉默Cyns基因本氏烟表型第45-47页
        4.3.6 Cyns在本氏烟的相对表达量第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全文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61页
论文致谢第61-62页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2-63页
附录 B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内生菌Streptomyces sporocinereus OsiSh-2通过铁元素竞争性抑制稻瘟病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不同地貌区甘薯施肥效果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