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RCA蛋白参与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野生稻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第11-12页
        1.1.1 野生稻的优良基因资源第11页
        1.1.2 疣粒野生稻生物学特征第11-12页
        1.1.3 疣粒野生稻的研究及应用价值第12页
    1.2 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第12-15页
    1.3 Rubisco活化酶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RCA的发现第15页
        1.3.2 RCA的分子特性第15-17页
2 引言第17-18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3.1 实验材料第18页
        3.1.1 供试水稻材料第18页
        3.1.2 菌株材料第18页
        3.1.3 实验仪器第18页
        3.1.4 实验试剂第18页
    3.2 实验方法第18-24页
        3.2.1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第18-19页
        3.2.2 水稻叶片内白叶枯病菌亚细胞定位第19页
        3.2.3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测定第19页
        3.2.4 Rubisco活力测定第19-20页
        3.2.5 接种白叶枯病菌后Rubisco和RCA含量测定第20页
        3.2.6 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膜的分离,SDS-PAGE和免疫学分析第20-21页
        3.2.7 免疫胶体金标记第21页
        3.2.8 RCA与类囊体膜结合的稳定性第21页
        3.2.9 H_2O_2含量测定及定位第21-23页
        3.2.10 H_2O_2对RCA与类囊体膜结合的影响第23页
        3.2.11 叶绿体内H_2O_2检测及其定位第23-24页
4 实验结果第24-40页
    4.1 疣粒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的特性研究第24-29页
        4.1.1 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第24-25页
        4.1.2 水稻叶片内白叶枯病菌亚细胞定位的电镜观察第25-26页
        4.1.3 疣粒野生稻和大粒香接种白叶枯病菌后的光合生理变化第26-29页
    4.2 RCA在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中的功能第29-40页
        4.2.1 接种白叶枯病菌对叶片Rubisco和RCA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4.2.2 接种白叶枯病菌诱导了疣粒野生稻RCA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膜的转移第30-32页
        4.2.3 接种白叶枯病菌诱导了疣粒野生稻叶绿体内H2O2的积累第32-35页
        4.2.4 H_2O_2诱导了疣粒野生稻RCA与类囊体膜结合第35-38页
        4.2.5 光诱导了疣粒野生稻叶绿体内H_2O_2的积累及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第38-40页
5 讨论第40-43页
    5.1 疣粒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的特性鉴定第40-41页
    5.2 RCA在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中的功能第41-43页
6.结论与展望第43-45页
    6.1 主要结论第43页
    6.2 创新之处第43-44页
    6.3 下一步研究计划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附录 试剂配方及部分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第52-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aspBase数据库构建以及寄生蜂基因家族扩张与收缩分析
下一篇:安徽省农药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