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小麦白粉病菌的越冬温度阈值和早春病害预测及病菌孢子的田间传播研究
刺吸害虫微栖境选择及其生态机制研究
大豆抗疫病基因发掘及特异性标记开发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进化机制及XA23与HR功能相关的重要氨基酸的分析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协同增效机制的研究
中国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种群结构及杀菌剂选择下病原菌的敏感性研究
马铃薯Y病毒侵染过程中烟草CLC-Nt1蛋白的功能研究
温度、密度与飞行对粘虫生物学影响亲本效应
温室中烟粉虱低密度危害条件下两种寄生蜂的释放技术及控害效果研究
棉花抗黄萎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TIR-NBS-LRR类抗病基因GhTNL1功能研究
杂草稻的特性鉴定及与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演化关系分析
稻瘟菌干扰水稻钾离子通道抑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灰飞虱糖转运蛋白6在水稻条纹病毒侵染中肠上皮细胞中的作用
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功能研究
低温胁迫下病原菌对玉米种子的致病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葡萄抗霜霉病相关基因VaHAESA和VaNPR1筛选及抗性机理研究
我国苹果花叶病病原的鉴定、检测体系建立及其致病性分析
番茄抗灰叶斑病基因Sm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苹果腐烂病抗性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侵染本生烟和大果甜菜的microRNA组群及致病机理研究
热激蛋白Hsc70-2和Hsp17.6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六倍体小黑麦抗病基因和籽粒蛋白含量基因的发掘与应用
新疆棉花黄萎病田土壤与病株根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亚洲玉米螟模式识别受体PGRP1、IML-1、CTL-S4的功能研究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不同变体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
烟粉虱内共生菌Wolbachia和Cardinium与宿主的互作及其对宿主的生物学效应
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干旱监测研究
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分子鉴定
CGMMV外壳蛋白和复制相关蛋白基因突变体致病性分析
基于F2和RIL群体的棉花抗黄萎病相关QTL的鉴定
蛋白激发子MoHrip2处理水稻后的转录组分析及互作蛋白的初步鉴定
麦长管蚜实验室和田间种群的温度适应性
多杀菌素抗性对西花蓟马适合度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抗大豆胞囊线虫病新基因发掘与利用
马铃薯瓢虫取食选择性与触角和下颚须感受器的研究
番茄miR319c对灰霉病菌侵染的应答及其功能研究
宽胫夜蛾在渤海地区的迁飞行为研究
利用转录组和16S测序技术评价Bt蛋白对龟纹瓢虫安全性的研究
多段式喷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
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转录组、代谢组及氮素迁移特征分析
山西省苹果园施用农药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
小麦农家品种大白麦和中间偃麦草导入材料P54的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种间竞争对入侵植物黄顶菊氮素利用策略的影响
熏蒸对设施栽培土壤中微量元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
绿针假单胞菌XF10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农田景观组成对小麦、棉花捕食性天敌—害虫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影响
砂引草内生菌多样性及一株内生菌Alternaria sp. P8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大豆Rhg1位点上抗大豆胞囊线虫相关基因GmAAT的功能分析
几种杀虫剂对粘虫卵的室内触杀效果及作用机理初探
MiR394在植物与灰霉菌互作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