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

棉花抗黄萎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TIR-NBS-LRR类抗病基因GhTNL1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第14-23页
        1.2.1 植物抗病基因概述第14-18页
        1.2.2 NBS-LRR类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3 棉花黄萎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 植物抗病性遗传规律研究第23-28页
        1.3.1 植物抗病性遗传规律概述第23-24页
        1.3.2 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进展第24-26页
        1.3.3 棉花抗黄萎病QTL定位研究进展第26-28页
    1.4 植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第28-34页
        1.4.1 植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概述第28-30页
        1.4.2 植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第30-33页
        1.4.3 棉花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第33-34页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4-35页
第二章 棉花抗黄萎病关联群体构建及群体结构分析第35-43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35页
        2.1.1 实验材料第35页
        2.1.2 主要试剂第35页
        2.1.3 主要仪器第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2.2.1 基因组D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35页
        2.2.2 SLAF酶切方案预测第35-36页
        2.2.3 样品建库测序分析第36页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页
    2.3 实验结果第36-41页
        2.3.1 种质收集与评估第36-37页
        2.3.2 样品DNA质量评估第37页
        2.3.3 SLAF标签及SNPs信息统计第37-38页
        2.3.4 个体间亲缘关系评估第38-39页
        2.3.5 群体结构分析第39-40页
        2.3.6 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第40-41页
        2.3.7 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第41页
    2.4 讨论第41-43页
第三章 棉花抗黄萎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43-52页
    3.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43页
        3.1.1 实验材料第43页
        3.1.2 主要试剂第43页
        3.1.3 主要仪器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3.2.1 棉花病圃种植第43页
        3.2.2 棉花温室种植第43-44页
        3.2.3 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调查第44页
        3.2.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页
    3.3 实验结果第44-48页
        3.3.1 黄萎病抗性表型分析第44-45页
        3.3.2 棉花抗黄萎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45-47页
        3.3.3 关联SNPs标记与QTLs比较分析第47页
        3.3.4 黄萎病抗性相关优异SNPs鉴定第47-48页
        3.3.5 单倍型模块及候选基因分析第48页
    3.4 讨论第48-52页
第四章 候选抗性位点VwRL3内抗病基因鉴定第52-62页
    4.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52页
        4.1.1 实验材料第52页
        4.1.2 主要试剂第52页
        4.1.3 主要仪器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2.1 VwRL3位点内候选基因VIGS沉默分析第52-53页
        4.2.2 ZZM2沉默后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鉴定第53页
        4.2.3 VwRL3位点内候选基因表达分析第53页
        4.2.4 拟南芥遗传转化及纯系筛选第53页
        4.2.5 拟南芥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鉴定第53-54页
    4.3 实验结果第54-60页
        4.3.1 VwRL3位点内候选基因VIGS沉默分析第54-55页
        4.3.2 ZZM2沉默植株黄萎病抗性鉴定第55页
        4.3.3 VwRL3位点内候选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55-57页
        4.3.4 GhTNL1拟南芥过表达株系黄萎病抗性鉴定第57-58页
        4.3.5 GhTNL1拟南芥同源突变体黄萎病抗性鉴定第58页
        4.3.6 同源突变体tnl1异源回补株系黄萎病抗性鉴定第58-60页
    4.4 讨论第60-62页
第五章 GhTNL1基因抗黄萎病功能解析第62-75页
    5.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62-63页
        5.1.1 实验材料第62页
        5.1.2 主要试剂第62页
        5.1.3 主要仪器第62-63页
    5.2 实验方法第63-64页
        5.2.1 GhTNL1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第63页
        5.2.2 GhTNL1基因激素诱导及不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第63页
        5.2.3 GhTNL1基因亚细胞定位研究第63页
        5.2.4 拟南芥中J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第63页
        5.2.5 烟草叶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第63-64页
        5.2.6 拟南芥及烟草中DAB染色观察第64页
    5.3 实验结果第64-72页
        5.3.1 GhTNL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序列比对第64-66页
        5.3.2 GhTNL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66-67页
        5.3.3 GhTNL1基因亚细胞定位研究第67-68页
        5.3.4 GhTNL1基因影响信号通路分析第68-69页
        5.3.5 GhTNL1基因影响ROS活性分析第69-70页
        5.3.6 不同棉花材料GhTNL1基因型分析第70-71页
        5.3.7 不同基因型GhTNL1基因烟草瞬时转化第71-72页
    5.4 讨论第72-7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94页
附录第9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简历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杂草稻的特性鉴定及与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演化关系分析
下一篇:温室中烟粉虱低密度危害条件下两种寄生蜂的释放技术及控害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