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不同变体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6页
    1.1 类病毒概述第12-19页
        1.1.1 类病毒的发现第12页
        1.1.2 类病毒的分类及二级结构第12-17页
        1.1.3 类病毒的复制第17页
        1.1.4 类病毒的重组与进化第17-18页
        1.1.5 类病毒病害的防控第18-19页
    1.2 类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第19-23页
        1.2.1 类病毒的寄主范围第19页
        1.2.2 类病毒引起的症状第19页
        1.2.3 类病毒在寄主体内的运动第19-21页
        1.2.4 类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地理分布第21-22页
        1.2.5 交叉保护第22-23页
    1.3 类病毒的致病机制第23-27页
        1.3.1 类病毒特异结构单元调节其致病性第23-25页
        1.3.2 类病毒与寄主因子相互作用第25-26页
        1.3.3 RNA沉默第26-27页
    1.4 寄主对类病毒的防御机制第27-28页
        1.4.1 RNA沉默类病毒RNA第27页
        1.4.2 核酸酶降解类病RNA第27-28页
        1.4.3 寄主对类病毒RNA进行修饰第28页
    1.5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第28-29页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RNA测序的种类第29-33页
        1.6.1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29-31页
        1.6.2 RNA测序的种类第31-33页
    1.7 高通量测序在植物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第33-34页
        1.7.1 检测、发现和鉴定植物病毒和类病毒第33-34页
        1.7.2 揭示植物-病毒或类病毒互作机制第34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不同突变体致病性差异分析第36-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6-46页
        2.1.1 实验材料第36页
        2.1.2 HSVd突变体及其侵染性克隆的构建第36-40页
        2.1.3 体外转录第40-42页
        2.1.4 接种物的制备第42页
        2.1.5 黄瓜幼苗的培养及接种第42-43页
        2.1.6 总RNA的提取第43页
        2.1.7 HSVd基因组的克隆和测序第43-45页
        2.1.8 Northern blotting第45-4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2.2.1 HSVd突变体第46-47页
        2.2.2 HSVd突变体的致病力第47-48页
        2.2.3 HSVd-g系列突变体的复制效率第48页
        2.2.4 HSVd-g系列突变体的遗传稳定性第48-50页
    2.3 讨论第50-52页
        2.3.1 类病毒碱基变化影响其致病力第50页
        2.3.2 类病毒碱基突变影响其复制效率第50-51页
        2.3.3 类病毒浓度积累与其致病力的关系第51页
        2.3.4 类病毒突变体的稳定性第51-52页
    2.4 结论第52-54页
第三章 接种啤酒花矮化类病毒不同变体的黄瓜转录组分析第54-7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3.1.1 实验材料第54页
        3.1.2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体外转录第54页
        3.1.3 接种物的制备、接种及植株的培养第54页
        3.1.4 总RNA的提取第54-55页
        3.1.5 HSVd基因组的克隆及测序第55页
        3.1.6 Northern blotting第55页
        3.1.7 cDNA文库的构建及RNA-seq第55-56页
        3.1.8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56页
        3.1.9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第56页
        3.1.10 荧光定量PCR第56-58页
        3.1.11 光合速率的测定第5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8-72页
        3.2.1 HSVd-h和HSVd-g54在黄瓜上引起不同的症状第58-59页
        3.2.2 接种HSVd-h和HSVd-g54的黄瓜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第59-62页
        3.2.3 接种HSVd-h和HSVd-g54的黄瓜基因表达情况的比较第62-64页
        3.2.4 GO功能富集分析第64-67页
        3.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第67-69页
        3.2.6 HSVd侵染诱导基本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第69页
        3.2.7 HSVd侵染抑制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第69-71页
        3.2.8 HSVd侵染诱导水杨酸相关基因的表达第71页
        3.2.9 HSVd侵染诱导CsRDR1表达第71-72页
    3.3 讨论第72-75页
        3.3.1 类病毒侵染激发植物的基本防御反应第72-73页
        3.3.2 类病毒侵染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第73页
        3.3.3 水杨酸在类病毒-植物互作中的作用第73-74页
        3.3.4 CsRDR1基因响应类病毒的侵染第74-75页
    3.4 结论第75-76页
第四章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不同变体对黄瓜miRNA的影响第76-10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7-82页
        4.1.1 实验材料第77页
        4.1.2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体外转录第77页
        4.1.3 接种物的制备及接种第77页
        4.1.4 总RNA的提取第77页
        4.1.5 文库的构建及测序第77-78页
        4.1.6 已知miRNA的比对第78页
        4.1.7 新miRNA的预测第78页
        4.1.8 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第78页
        4.1.9 miRNA及其靶标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第78-80页
        4.1.10 miRNA靶基因的预测第80页
        4.1.11 5'RLM-RACE第80-82页
        4.1.12 miRNA靶标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第8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82-102页
        4.2.1 高通量测序及黄瓜sRNA的特征第82-85页
        4.2.2 已知miRNA的鉴定及表达第85-89页
        4.2.3 新miRNA的鉴定及表达第89-92页
        4.2.4 miRNA差异表达分析第92-97页
        4.2.5 miRNA及其靶标基因的RT-qPCR验证第97-98页
        4.2.6 差异表达miRNA靶标基因的预测第98-99页
        4.2.7 5'RLM-RACE验证miRNA的剪切位点第99-100页
        4.2.8 差异miRNA靶基因富集分析第100-102页
    4.3 讨论第102-103页
    4.4 结论第103-10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5.1 全文结论第104页
    5.2 研究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附录第127-138页
作者简介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粉虱内共生菌Wolbachia和Cardinium与宿主的互作及其对宿主的生物学效应
下一篇:亚洲玉米螟模式识别受体PGRP1、IML-1、CTL-S4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