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马铃薯Y病毒侵染过程中烟草CLC-Nt1蛋白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potyviruses)及其基因组结构第12-13页
    1.3 Potyviruses的复制第13-14页
    1.4 Potyviruses的胞间运动第14-15页
    1.5 Potyviruses的长距离运输第15-16页
    1.6 PVY侵染性克隆第16页
    1.7 氯离子通道(Chloridechannels,CLC)蛋白第16-18页
    1.8 蛋白分泌途径与细胞器内pH关系第18-21页
    1.9 胞内pH及CLCs与病毒的关系第21-22页
    1.10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PVY侵染性克隆构建第23-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页
        2.1.2 PVY侵染性克隆构建策略第23页
        2.1.3 PVY基因组分段扩增第23-26页
        2.1.4 PVY基因组片段定点无义突变及overlapPCR第26-30页
        2.1.5 PVY基因组表达载体构建第30页
        2.1.6 PVY侵染性克的隆致病力分析第30-31页
        2.1.7 PVY侵染性克隆表达外源蛋白第31页
    2.2 结果第31-38页
        2.2.1 PVY基因组片段克隆第31-32页
        2.2.2 PVY基因组片段定点无义突变第32-33页
        2.2.3 PVY基因组重组至表达载体pEarleygate第33-34页
        2.2.4 PVY侵染性克隆致病力分析第34-35页
        2.2.5 PVY侵染性克隆表达外源蛋白第35-38页
    2.3 讨论第38-39页
第三章 CLC-Nt1蛋白参与调节内质网pH第39-6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7页
        3.1.1 实验材料第39页
        3.1.2 CLC-Nt1、CLC-Nb1a与CLC-Nb1b基因的克隆第39页
        3.1.3 沉默(VIGS)CLC-Nb1a与CLC-Nb1b基因第39-40页
        3.1.4 敲除(CRISPR/Cas9)CLC-Nb1a与CLC-Nb1b基因第40-41页
        3.1.5 野生型及点突变CLC-Nt1基因回补实验第41-43页
        3.1.6 CLC-Nt1、CLC-Nb1a及CLC-Nb1b基因组织特异性分析第43页
        3.1.7 CLC-Nt1蛋白亚细胞定位观察第43-45页
        3.1.8 内质网与顺面高尔基体pH测定第45-47页
        3.1.9 不同基因型植株叶片氯元素积累量测定第47页
        3.1.10 secGFP蛋白分泌测定第47页
    3.2 结果第47-59页
        3.2.1 CLC-Nt1、CLC-Nb1a及CLC-Nb1b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7-49页
        3.2.2 CLC-Nt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第49-50页
        3.2.3 沉默CLC-Nb1a及CLC-Nb1b基因后植株表型分析第50页
        3.2.4 敲除CLC-Nb1a及CLC-Nb1b基因后植株表型分析第50-53页
        3.2.5 CLC-Nt1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第53-54页
        3.2.6 CLC-Nt1蛋白对内质网及顺面高尔基体pH的影响第54-56页
        3.2.7 CLC-Nt1蛋白对叶片氯元素含量的影响第56页
        3.2.8 CLC-Nt1蛋白对胞内蛋白分泌途径的影响第56-59页
    3.3 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CLC-Nt1蛋白参与PVY侵染进程第61-7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1-65页
        4.1.1 实验材料第61页
        4.1.2 6K2与CLC-Nt1蛋白共定位观察第61-62页
        4.1.3 6K2与CLC-Nt1蛋白免疫共沉淀分析第62-63页
        4.1.4 6K2与CLC-Nt1蛋白酵母双杂交分析第63-64页
        4.1.5 PVY侵染后内质网pH测定及氯离子浓度测量第64页
        4.1.6 瞬时表达6K2蛋白后内质网pH测定及氯离子浓度测量第64页
        4.1.7 PVY侵染后CLC-Nb1基因mRNA相对含量测定第64页
        4.1.8 沉默CLC-Nb1a及CLC-Nb1b基因后PVY相对积累量测定第64-65页
        4.1.9 氯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处理后PVY相对积累量测定第65页
        4.1.10 不同突变体内PVY相对积累量测定及症状观察第65页
    4.2 结果第65-72页
        4.2.1 CLC-Nt1蛋白与PVY6K2蛋白互作分析第65-68页
        4.2.2 PVY侵染或表达6K2蛋白对内质网pH的影响第68-69页
        4.2.3 PVY侵染或表达6K2蛋白对叶片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第69页
        4.2.4 PVY侵染对CLC-Nb1基因mRNA含量的影响第69-70页
        4.2.5 沉默CLC-Nb1a及CLC-Nb1b基因对PVY侵染的影响第70页
        4.2.6 敲除CLC-Nb1a及CLC-Nb1b基因对PVY侵染的影响第70-72页
        4.2.7 氯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对PVY侵染的影响第72页
    4.3 讨论第72-7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4-75页
    5.1 本文结论第74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74页
    5.3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密度与飞行对粘虫生物学影响亲本效应
下一篇:中国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种群结构及杀菌剂选择下病原菌的敏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