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小说
新世纪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主题研究
论叙事中的爱情或恐怖
福克纳与莫言小说时空叙事比较研究
国民性的批判与拯救--鲁迅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
伍尔夫与陈染小说“姐妹情谊”主题比较研究
刘慈欣的英雄道德
论小说中的预兆梦与幻境梦
金东里和沈从文小说中流浪意识对比研究
欧美歌特小说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化及文化意蕴
近十年(2009-2018)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品引进出版研究
民间信仰视阈下莫言与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比较研究
康拉德与老舍笔下中英形象的比较
余华与小林多喜二创作的“底层书写”研究
家园建构与精神还乡--托妮·莫里森《天堂》与阎连科《受活》家园主题比较研究
卡夫卡与余华小说权力书写比较研究--以《城堡》和《第七天》为例
《长恨歌》与《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异化研究
不同文化境况对“家”的透视--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之比较研究
中英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对比研究--以《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为例
试比较《静静的顿河》和《白鹿原》的史诗性特征
萧红与林芙美子及其作品中平民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小说与文化:雷蒙·威廉斯的小说批评研究
苏童与艾丽丝·门罗女性“逃离”母题比较研究--以《妇女乐园》《逃离》为例
《聊斋志异》与《变形记》自然观及其生态意义比较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小说父亲形象比较研究
米兰·昆德拉与中国九十年代以后小说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比较《金色的耶路撒冷》与《强盗新娘》
论19世纪英美侦探小说的“启智”模式
刘安节、刘安上研究
阿瑟·克拉克与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差异研究
《米得尔马契》中玛丽·嘉思的叛逆—对伯纳德·帕里斯《再读乔治·艾略特》的批评
巴赫金话语理论观照下的两个十诫文本
余华与卡夫卡小说的比较分析
《聊斋志异》对《夜窗鬼谈》的影响研究
《西游记》与《魔戒》旅行文学特质比较研究
《关原之战》与《三国演义》英雄观比较研究
萧红与托妮·莫里森文学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研究
沈从文与施笃姆诗化小说比较研究
茨威格与毕飞宇欲望书写的异同
张爱玲与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闺阁政治”比较研究
张炜与艾特玛托夫小说的“大地崇拜”情结比较研究
铁凝与大江健三郎小说的东方式存在主义比较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家族制度下女性命运比较研究
D·H劳伦斯与迟子建作品中原始主义创作研究
《切文古尔镇》与《猫城记》:两种反乌托邦叙事
《一句顶一万句》与《人性的枷锁》比较分析研究--基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理论
杜拉斯与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男作家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空间叙事比较研究
鲁迅文学和国木田独步文学中的“少年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研究--以《故乡》和《春鸟》为例
中韩书信体小说比较研究--以1910~1920年代为中心
产业化时期韩·中小说中体现的传统意识比较研究--以李文求、文淳太、韩胜源与贾平凹、李杭育、韩少功小说为例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