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小说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笔下异化的母亲形象
由夏多布里昂和郁达夫的小说作品诊断“世纪病”
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以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与张爱玲《金锁记》为例
《战争宝贝》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互文性分析
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小说的主题研究
志贺直哉和郁达夫小说的比较研究
谭恩美和池莉小说中的“母女冲突”书写比较--以《喜福会》和《所以》为例
从父亲角色缺失的角度看虹影和谭恩美笔下的母女冲突
小说《妈妈的木桩》和《无字》中母亲形象的比较研究—中韩女性作家的情况
乌托邦叙事中的历史反思与追寻--王小波对乔治·奥威尔的授受与超越
朝鲜战争小说《战俘家书》的双重叙事研究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家佐藤春夫的小说比较--以《沉沦》与《田园的忧郁》为例
后现代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书写--以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为例
多元文化的复调书写--《我的名字叫红》与《爱药》的对比研究
张爱玲与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灰姑娘”的比较--以《倾城之恋》和《南方与北方》为例
《年月日》与《老人与海》的比较研究
新批评与小说阅读
识解理论视角下小说叙事的转喻机制研究
无法摆脱的精神困境:卡森·麦卡勒斯和苏童小说中的孤独主题比较研究
自由与信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与纳博科夫《绝望》精神内核之比较
从道德主题看当代中苏农村小说--以西伯利亚作家和陕西作家为例
中韩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比较研究--以巴金的《家》和廉想涉的《三代》为例
申京淑《单人房》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叙事特征比较研究
苏联和朝鲜的“红色经典”之花--《青年近卫军》与《青年前卫》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中的性描写比较
《挪威的森林》和《红高粱家族》的非言语表现
中英现代奇幻小说的审美比较--以“第二世界”为中心
中韩古代文学返魂母题比较研究
村上春树的《1Q84》和奥威尔的《1984》的对比研究
李箕永的《土地》与李根全的《老虎崖》所呈现的国族认同比较研究
《大地》和《一千英亩》的生态女性主义对比研究
光复后(1945-1949)中韩附逆反思小说比较研究--以叙事策略、身份重构及社会重建为中心
存在主义视角下《人性的枷锁》与《围城》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诸原型的比较研究
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
前期《小说月报》(1910-1920)小说的疾病与医药书写
错位的爱--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畸恋”小说研究
《别让我走》和《分身》的悲剧美学视角之比较研究
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孤独”--《隧道》与《心是孤独的猎手》的比较
马背上追逐彩虹--《金牧场》与《马丁·伊登》比较研究
拉美文学中房子意象的多重意蕴--以《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绿房子》、《百年孤独》为例
《三国演义》对《壬辰录》的影响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韩两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以张爱玲与崔贞熙的小说为例
对自我的不断追寻--吸血鬼编年史系列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
文化空间的重构--《德伯家的苔丝》与《边城》之比较阅读
华裔小说中的互文性研究--以三部小说为例
《福》对《罗克珊娜》的戏仿--论库切对建构真实的揭示
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比较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