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卡夫卡和余华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卡夫卡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余华接受卡夫卡的原因 | 第16-22页 |
第二章 余华与卡夫卡小说叙事技巧和艺术观念的比较分析 | 第22-48页 |
第一节 梦幻手法与梦幻世界 | 第22-27页 |
一、卡夫卡和余华梦幻小说的对比 | 第22-25页 |
二、卡夫卡和余华的梦幻世界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客观化叙事与血腥世界 | 第27-33页 |
一、卡夫卡和余华对极权政治的控诉 | 第27-29页 |
二、卡夫卡和余华小说的客观化叙事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三、余华客观化叙事的“人性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悖谬与荒诞世界 | 第33-39页 |
一、卡夫卡的悖谬美学观 | 第33-35页 |
二、余华的悖谬美学观 | 第35-38页 |
三、卡夫卡和余华的荒诞世界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成人仪式与孤独世界 | 第39-48页 |
一、成人仪式的概念 | 第39-42页 |
二、卡夫卡向内的孤独世界 | 第42-44页 |
三、余华向外的孤独世界 | 第44-48页 |
第三章 余华对卡夫卡小说的创新性接受 | 第48-58页 |
第一节 先锋小说:“无政府主义”形式下的中国式批判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民间小说:回归民间文化,关注人的生存 | 第50-52页 |
第三节 余华对卡夫卡小说创新性接受原因探析 | 第52-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