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第一章 叙事结构分析比较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功能层:以寻找为核心功能 | 第13-17页 |
第二节 行动层:阻碍者与助者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叙事层:叙述者大于人物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叙事文本中的人性符号建构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文本主题:人性之孤独 | 第22-26页 |
第二节 象征符码:人性之丑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能指的狂欢:人生意义之虚无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叙事写作风格比较分析 | 第31-39页 |
第一节 互文性写作风格:与《圣经》之交织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中性的写作风格:“不可见”的作者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对中性写作态度的评价:批判的批判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