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视阈下莫言与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民间信仰的界定 | 第17-19页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一、莫言与大江文学创作的民间信仰溯源 | 第21-26页 |
(一)故乡民间信仰传统的滋养 | 第21-22页 |
1.高密东北乡与夷齐民间信仰传统 | 第21页 |
2.爱媛县与四国森林信仰传统 | 第21-22页 |
(二)外在民间信仰文化的熏陶 | 第22-24页 |
1.蒲松龄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 第22-23页 |
2.日本民俗学家对大江创作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内在创作立场动机的确定 | 第24-26页 |
1.莫言的“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 第24页 |
2.大江的“边缘写作”立场 | 第24-26页 |
二、莫言与大江文学创作的民间信仰呈现 | 第26-45页 |
(一)信仰思维与文学想象 | 第26-27页 |
(二)自然信仰与生存主题 | 第27-35页 |
1.《蛙》中的蛙神信仰与生命反思 | 第28-31页 |
2.《水死》中的森林信仰与生命拯救 | 第31-34页 |
3.自然信仰与生命觉醒 | 第34-35页 |
(三)鬼魂信仰与魂灵情节 | 第35-40页 |
1.蛙魂情节与鬼魂信仰 | 第35-37页 |
2.附体情节与鬼魂信仰 | 第37-39页 |
3.鬼魂信仰与人性反思 | 第39-40页 |
(四)女神信仰与女性人物 | 第40-45页 |
1.《蛙》中的姑姑形象与女神信仰 | 第40-42页 |
2.《水死》中的女性与妹之力信仰 | 第42-43页 |
3.女神信仰与社会拯救 | 第43-45页 |
三、莫言与大江文学创作的民间信仰审美 | 第45-51页 |
(一)民间信仰书写的“现代性”想象 | 第45-48页 |
(二)民间信仰书写的“世界性”审美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