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二)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卡夫卡《城堡》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2.余华《第七天》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3.有关卡夫卡与余华小说权力书写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三)小结 | 第21-22页 |
一、《城堡》与《第七天》中的权力书写方式 | 第22-39页 |
(一)《城堡》:权力规训的社会 | 第22-29页 |
1.“文明”与“疯癫” | 第23-25页 |
2.规训与惩罚 | 第25-27页 |
3.性的服从与权力 | 第27-29页 |
(二)《第七天》:权力的多样化呈现 | 第29-39页 |
1.权力的客体——女性 | 第30-31页 |
2.个体的言说——话语 | 第31-36页 |
(1)话语与身份限定 | 第31-33页 |
(2)性与“坦白” | 第33-35页 |
(3)人类的符号化 | 第35-36页 |
3.权力与社会文化 | 第36-39页 |
二、《城堡》与《第七天》权力书写的缘由与背景 | 第39-54页 |
(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权力的社会根源 | 第39-43页 |
1.卡夫卡:被隐藏的身份 | 第39-41页 |
2.余华的“文革”记忆 | 第41-43页 |
(二)个人成长经历及体会——权力的切身感受 | 第43-47页 |
1.卡夫卡:家庭中的“陌生人” | 第43-46页 |
2.余华:冷静的观察者 | 第46-47页 |
(三)非理性与理性的思考——权力书写的影响与创新 | 第47-54页 |
1.《城堡》:彷徨恐惧中的非理性权力书写 | 第47-49页 |
2.《第七天》:权力书写中非理性与理性的碰撞 | 第49-54页 |
三、《城堡》与《第七天》权力书写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54-64页 |
(一)权力书写的艺术审美 | 第54-59页 |
1.现代主义的梦境编码 | 第54-56页 |
2.基于中国社会的梦境式书写 | 第56-59页 |
(二)权力书写的现实意义 | 第59-64页 |
1.K:漂泊与存在的困境 | 第59-61页 |
2.杨飞:游魂的呐喊与无助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