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玉米芽种力学特性研究
玉米幼苗根系响应NaHCO3胁迫代谢调控相关基因分离
利用cDNA-AFLP技术分离玉米盐胁迫响应相关基因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鉴定及其和保持系的差异比较
盐胁迫下耐盐玉米自交系DNA甲基化变异的研究
玉米和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
玉米转录因子Opaque2基因的转录调控与19-kDa α-醇溶蛋白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
不同基因型玉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干物质积累及碳氮代谢差异研究
施氮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籽粒灌浆及内部物质代谢的影响
玉米、小麦的胚与胚乳DNA甲基化差异研究
不同栽培条件下复合肥类型对玉米品种隆平206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HD-Zip家族转录因子Zmhdz4的抗逆功能研究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ZmHsf-17的功能研究
玉米CCCH型锌指蛋白基因ZmC3H54的抗逆功能分析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玉米辅助育种模型和方法研究
玉米种子超低温贮藏活力变化及适宜含水量的研究
密度和激素对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玉米高亲和钾转运体基因ZmHAK1的遗传转化及耐低钾特性研究
玉米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种植模式综合评价研究
不同种植密度玉米地上部磷含量与AM真菌磷吸收之间的关系
水分胁迫下玉米拔节期的生理参数响应研究
油菜素内酯调控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
玉米耐低钾基因型筛选体系的建立
玉米胚乳蛋白质组平衡相关基因EF1α/EF2的功能研究
基于肥效试验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玉米苗期根系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和骨干亲本掖478农艺性状遗传与改良规律研究
玉米茎粗QTL定位与遗传分析
异源多倍化核质互作的线粒体、叶绿体基因变异的初探
小麦/玉米/大豆周年套作体系的氮肥效应研究
玉米穗行数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玉米胚乳淀粉合成相关转录因子ZmVP1和ZmWRKY82.2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氮肥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不同带宽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作物养分积累竞争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宽窄行配置对带状套作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及根瘤固氮特性研究
带状套作行距配置对大豆、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土壤活化剂“苗特开”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玉米产量性状的候选基因
耐草甘膦基因2mg2-epsps转化筛选体系的优化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碳平衡研究
粮酿兼用玉米种质评价、品种筛选及优化种植模式研究
玉米蔗糖代谢关键基因灌浆期动态表达及其调控的初步研究
玉米苗期耐低氮杂种优势及MIR167基因等位变异分析
基于RNA-seq的玉米CMS-C花药可变剪接和新转录本的分析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播期对春玉米苗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