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SUSIBA2水稻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分析
玉米与花生间作的互惠方式及其机理研究
水稻CONSTANS-like基因Ghd2调控抗旱性和衰老的功能研究
水稻卷叶QTL定位和SSR标记的非孟德尔遗传研究
玉米17个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Mo17和大刍草基因组组装
双季机插稻高产形成规律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叶片衰老的转录组及miRNA调控机制解析
基于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分离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QTL分析
水稻幼苗白化致死基因AL1和粒形基因GS9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新型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培育
抗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培育
生物炭配施化肥对稻田养分利用及流失的影响
普通小麦SPL13基因的分离与多态性分析
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稻柱头外露率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剖析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水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Small RNAs参与小麦杀配子作用的机制研究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自动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寒地水稻冠层氮素含量高光谱估测研究
基于LS_SVR算法的水稻氮素和长势估算模型研究及应用
东农冬麦1号响应低温胁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不同耕法和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根系的调控研究
水稻叶色黄化基因YL2的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分析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分区综合模式应用研究
冬小麦miR5049-3p和miR1120a分别与其靶基因6PGL和FBA互作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CRISPR/Cas9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及靶向突变检测方法的研究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等品质性状的影响
配方施肥下氮肥后移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硝态氮吸收途径初探
小麦类胡萝卜素遗传分析及品种资源筛选
稻鸭共育对水稻田面水氮磷及其流失影响研究
玉米胚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群体遗传分析
利用RNA-Seq技术研究玉米杂交种隆平206的杂种优势及抗涝机制
玉米ZmDof3基因调控种子淀粉合成的功能分析
水稻种质资源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寒地水稻灌溉策略研究
二九一农场德美亚3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苗期氮营养性状的QTL分析
绥化市兰西县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研究
粳稻芽期耐盐碱性关联分析
栽培措施对寒地高产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调控
黑龙江西部滴灌玉米调亏灌溉技术模式效应研究
外源海藻糖调控玉米幼苗抗冷性生理效应的研究
玉米颗粒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对颗粒堆内接触力影响研究
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氮代谢的影响及品种间差异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减氮配施有机肥效果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生育期热量资源特征及其影响的研究
黑土区生物炭对阿特拉津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征影响
不同水氮管理模式的寒地黑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