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第13-22页 |
1.3.1 控制灌溉的内涵 | 第13页 |
1.3.2 分区的原则和指标 | 第13-18页 |
1.3.3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 | 第18-22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2.2.1 分区方法 | 第22页 |
2.2.2 节水量的统计 | 第22页 |
2.2.3 增产量的统计 | 第22页 |
2.3 计算公式 | 第22-26页 |
2.3.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2-23页 |
2.3.2 0-1数据系统聚类 | 第23-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3.1 分区结果确定 | 第26-34页 |
3.1.1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26-27页 |
3.1.2 推广综合评价 | 第27-31页 |
3.1.3 聚类结果 | 第31-32页 |
3.1.4 分区结果修正 | 第32-33页 |
3.1.5 分区合理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 | 第34-42页 |
3.2.1 松嫩西部平原区(Ⅰ区)综合模式 | 第34-35页 |
3.2.2 三江平原区(Ⅱ区)综合模式 | 第35-37页 |
3.2.3 老爷岭山地区(Ⅲ区)综合模式 | 第37-39页 |
3.2.4 松嫩东部平原区和张广财岭山地区(Ⅳ区)综合模式 | 第39-40页 |
3.2.5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Ⅴ区)综合模式 | 第40-42页 |
3.3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田节水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42-50页 |
3.3.1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田节水效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2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4.1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田节水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4.2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