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基于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分离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QTL分析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基于超高密度SNP连锁图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QTL分析第9-52页
    1.1 文献综述第9-23页
        1.1.1 中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建国后玉米品种的更替第9-12页
        1.1.2 玉米开花期性状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1.3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1.4 玉米籽粒性状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1.5 QTL定位的新策略第18-23页
        1.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页
    1.2 引言第23页
    1.3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1.3.1 本研究的基础材料第23-24页
        1.3.2 7个玉米单交种RIL群体的构建第24页
        1.3.3 田间试验与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收集第24-25页
        1.3.4 DNA提取及基于GBS测序技术的基因型鉴定第25-26页
        1.3.5 遗传连锁图谱和群体间整合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6页
        1.3.6 主要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分析第26-27页
        1.3.7 单群体连锁QTL分析和群体间整合连锁QTL分析第27页
    1.4 结果与分析第27-48页
        1.4.1 玉米开花期性状的QTL分析第27-33页
        1.4.2 玉米株高/穗位高的QTL分析第33-37页
        1.4.3 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第37-48页
        1.4.4 主要农艺性状主效QTL候选基因预测第48页
    1.5 讨论第48-52页
        1.5.1 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及其RIL群体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趋势第48-49页
        1.5.2 调控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效QTL和基因第49-50页
        1.5.3 主要农艺性状主效QTL的利用第50页
        1.5.4 本部分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研究计划第50-52页
第二章 基于低密度SSR连锁图的玉米籽粒发育条件QTL分析第52-75页
    2.1 文献综述第52-55页
        2.1.1 玉米籽粒发育生理过程第52页
        2.1.2 玉米籽粒发育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策略第52-53页
        2.1.3 作物农艺性状的动态QTL分析第53-54页
        2.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54-55页
    2.2 引言第55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2.3.1 农大108 RIL和IF_2群体构建与遗传连锁图谱第55页
        2.3.2 田间试验与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表型数据调查第55-56页
        2.3.3 IF_2群体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的非条件QTL分析第56页
        2.3.4 IF_2群体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的条件QTL分析第56-57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57-71页
        2.4.1 农大108 RIL和IF_2群体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表型分析第57-62页
        2.4.2 IF_2群体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的非条件QTL分析第62-67页
        2.4.3 IF_2群体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的条件QTL分析第67-70页
        2.4.4 非条件QTL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第70-71页
    2.5 讨论第71-75页
        2.5.1 玉米籽粒发育相关性状在自交系和杂交种间的差异第71页
        2.5.2 农大108 IF_2群体鉴定到的玉米籽粒发育相关的主效QTL第71-72页
        2.5.3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QTL的表达类型第72-73页
        2.5.4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的研究策略第73-74页
        2.5.5 玉米籽粒发育相关主效QTL在育种进程中的应用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96页
附录第96-113页
Abstract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幼苗白化致死基因AL1和粒形基因GS9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玉米叶片衰老的转录组及miRNA调控机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