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叶色黄化基因YL2的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图位克隆第10-13页
        1.1.1 水稻功能基因组第10-11页
        1.1.2 图位克隆第11页
        1.1.3 图位克隆技术环节第11-13页
    1.2 水稻叶色黄化突变体研究进展第13-22页
        1.2.1 水稻叶片黄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3-14页
        1.2.2 水稻叶片黄色突变体的遗传基础第14页
        1.2.3 水稻叶片黄化基因的分布第14-18页
        1.2.4 水稻黄化突变体的分子机理第18-22页
        1.2.5 水稻叶色突变体研究意义第22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突变体HuangS的生理生化及细胞形态学分析第24-32页
    2.1 试验材料第24页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24-25页
        2.2.1 HuangS形态学观察第24页
        2.2.2 HuangS温度敏感性第24页
        2.2.3 光照对HuangS表型的影响第24页
        2.2.4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2.2.5 野生型和突变体叶绿素合成速率测定第25页
        2.2.6 光合指标的测定第25页
        2.2.7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3.1 HuangS的形态特征分析第25-27页
        2.3.2 突变体HuangS与野生型在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第27-29页
        2.3.3 叶绿素合成速率的测定第29-30页
        2.3.4 突变体HuangS与野生型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分析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突变基因YL2的精细定位第32-38页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32-34页
        3.1.1 试验材料第32页
        3.1.2 DNA的提取第32页
        3.1.3 SSR标记和InDel标记的开发第32-33页
        3.1.4 基因精细定位和图谱构建第33-34页
        3.1.5 候选基因的预测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3.2.1 黄化突变体HuangS的精细定位第34-36页
        3.2.2 候选基因的鉴定及测序比对结果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突变基因YL2的生物信息学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8-46页
    4.1 试验材料第38页
    4.2 试验方法第38-39页
        4.2.1 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8页
        4.2.2 基因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4.3.1 YL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9-41页
        4.3.2 YL2基因组织表达分析第41-42页
        4.3.3 叶色及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讨论第46-51页
    5.1 YL2是一个新的控制黄叶基因第46页
    5.2 YL2突变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第46-47页
    5.3 YL2突变影响叶绿体的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第47-48页
    5.4 YL2基因的功能与表达蛋白的预测分析第48-50页
    5.5 小结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第61-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分区综合模式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豆结荚高度标记的开发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