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17个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Mo17和大刍草基因组组装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1章 玉米17个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13-43页
    1.1 前言第13-20页
        1.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3-14页
        1.1.2 复杂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第14-16页
        1.1.3 基因型推算第16-19页
        1.1.4 关联分析的统计模型第19-20页
    1.2 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1.2.1 关联群体及其表型鉴定第20页
        1.2.2 QTL定位第20-21页
        1.2.3 基本的统计分析和混合线性模型关联分析第21-23页
        1.2.4 基因型推算及其准确率第23-24页
        1.2.5 表型模拟方法第24-25页
        1.2.6 Anderson-Darling检验第25-27页
    1.3 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1.3.1 17个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第27-31页
        1.3.2 SNPs映射和推算第31页
        1.3.3 推算基因型提高关联分析的检测效力第31-32页
        1.3.4 使用MLM对17个农艺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2-33页
        1.3.5 Anderson-Darling test,关联分析的可选模型第33-36页
        1.3.6 不同的关联分析模型的比较第36-38页
        1.3.7 QTL和关联分析候选基因的共定位分析第38-40页
    1.4 讨论第40-43页
第2章 MO17和大刍草(ZEA MAYS SSP.MEXICANA)基因组组装第43-78页
    2.1 前言第43-46页
        2.1.1 研究可行性第43-44页
        2.1.2 大刍草(teosinte)简介第44-45页
        2.1.3 自发突变研究的意义第45-46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46-60页
        2.2.1 材料种植和测序建库所用的DNA提取第46页
        2.2.2 短插入片段(paired-end)库和长插入片段(mate-pair)库的构建第46-47页
        2.2.3 PacBio DNA测序第47页
        2.2.4 测序短片段(reads)的质量控制和文库插入片段大小估计第47-49页
        2.2.5 使用Illumina和PacBio长reads进行混合组装第49-50页
        2.2.6 TM104的NRGene组装第50-53页
        2.2.7 scaffolds锚定第53页
        2.2.8 基因注释第53-54页
        2.2.9 正选择分析第54-55页
        2.2.10 重复序列的鉴定第55-56页
        2.2.11 小插入缺失(InDels)的分析第56页
        2.2.12 获得/缺失变异(PAVs)的检测第56页
        2.2.13 SNP鉴定及其交叉验证第56-57页
        2.2.14 自发点突变的鉴定和突变速率的计算第57-58页
        2.2.15 基因渗透第58-59页
        2.2.16 表型鉴定和QTL定位第59-6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60-76页
        2.3.1 基于全新的遗传设计进行基因组组装第60-66页
        2.3.2 不同基因组间结构变异的鉴定第66-71页
        2.3.3 mexicana基因组对现代玉米适应性和改良的贡献第71-72页
        2.3.4 玉米基因组的自发突变的模式第72-76页
    2.4 讨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100页
附录第100-130页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薯叶片蔗糖质外体装载模式
下一篇:水稻卷叶QTL定位和SSR标记的非孟德尔遗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