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栽培措施对寒地高产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调控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15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第11-12页
        1.2.2 合理密植第12页
        1.2.3 宽窄行种植第12-13页
        1.2.4 化学调控技术第13-15页
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5-18页
    2.1 试验设计第15-16页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16-17页
        2.2.1 土壤基础肥力测定第16-17页
        2.2.2 群体结构测量第17页
        2.2.3 产量及产量构成第17页
    2.3 数据处理第17-1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8-32页
    3.1 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18-22页
        3.1.1 玉米关键栽培措施的产量增益第18页
        3.1.2 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的适宜群体第18-22页
    3.2 玉米植株形态指标第22-25页
        3.2.1 叶面积第22-23页
        3.2.2 干物质第23-24页
        3.2.3 透光率第24-25页
    3.3 优化栽培模式的高产机制第25-32页
        3.3.1 干物质积累动态第25-26页
        3.3.2 吐丝期冠层干物质的垂直分布第26-27页
        3.3.3 叶面积指数变化第27-28页
        3.3.4 吐丝期冠层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第28-30页
        3.3.5 吐丝期冠层透光率第30-32页
4 讨论第32-35页
    4.1 栽培模式对产量的调控效应第32页
    4.2 栽培模式对群体结构调控效应第32-34页
    4.3 优化栽培模式实现产量提升第34-35页
5 结论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附录第44-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结构ZSM-5的合成及其甲醇制丙烯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干胶法合成Beta沸石及其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