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防治中草药的筛选
对虾Coat-ε、CCAP17和CHC的克隆、表达及其在WSSV感染中的作用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途径,红螯螯虾网格蛋白轻链的克隆及制备抗体的检测
对虾养殖环境中TCBS类群细菌多样性分析及虾源气单胞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常用消毒剂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作用及病毒在宿主的感染增殖
环境因子和弧菌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
溶藻弧菌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常用免疫指标、脂肪酸含量及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细胞培养筛选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草药及其实验效果评价
饲料中补充有益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影响的研究
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明对虾溶菌酶点突变基因的原核表达
日本囊对虾模式识别受体抗病毒功能研究
中国对虾整合素β亚基与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感染的相互关系研究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传播途径调查及相关免疫酶变化特征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wsv152和wsv342基因的鉴定
三唑磷对斑节对虾和两种贝类的毒性效应
硫丹对罗氏沼虾的毒性作用
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和病理
肝胰腺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及病原核酸与核衣壳蛋白亲和筛选探究
凡纳滨对虾热休克蛋白60、70和90与WSSV的相互作用
高效氯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毒性的研究
南美白对虾主要致病微生物安全预警技术研究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对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几种检测方法的建立
凡纳滨对虾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和类Crustin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患病罗氏沼虾幼体可疑病原核酸随机克隆技术的探索
斑节对虾抗WSSV家系筛选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性质和蛋白激酶wsv083的研究
商品对虾中病原体的检出及其致病力的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2/26和VP28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VP466-Rab-tropomyosin-actin复合体在对虾免疫以及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凡纳滨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中国福建株)的基因组克隆及其重组衣壳蛋白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的初步研究
日本囊对虾血蓝蛋白的基因结构及抗病毒机制的初步研究
海能量—新型杀菌剂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明对虾SWD抗菌肽、谷氨酰胺合成酶和Ras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rNV)及其卫星病毒(XSV)的生物学特性
大黄蒽醌提取物对罗氏沼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的影响
罗氏沼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5个未知功能区域的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细菌双杂交系统的构建及结构蛋白VP664和VP41A的初步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wsv477基因的功能、IRES鉴定以及对虾RanGTPase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部分核衣壳蛋白基因的鉴定及核衣壳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免疫制剂、抗生素和有益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研究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及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桃拉综合征病毒分子检测、全基因组特性分析及CP2结合蛋白的噬菌体肽库筛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