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传播途径调查及相关免疫酶变化特征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文中所引部分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52页
 第一章 脊尾白虾研究概况第14-20页
  1 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形态特征第14页
   ·生活习性第14页
   ·食性第14-15页
   ·繁殖习性第15页
  2 养殖技术第15-16页
   ·池塘清整及虾苗放养第15页
   ·养成管理第15页
   ·成虾收获第15-16页
  3 养殖模式第16页
  4 主要病害第16-18页
   ·病毒性疾病第16页
   ·细菌性疾病第16页
   ·原虫性疾病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20页
 第二章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研究进展第20-44页
  1 WSSV感染虾类的发病概况第20页
  2 WSSV的病原学第20-23页
   ·WSSV的命名及分类第20-21页
   ·WSSV的形态学特征第21页
   ·WSSV的基因组第21-22页
   ·WSSV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第22-23页
     ·VP28第22页
     ·VP26第22页
     ·VP19第22-23页
     ·VP15第23页
     ·VP24第23页
  3 WSSV感染的流行病学第23-26页
   ·WSSV感染的宿主第23-24页
   ·传播途径第24-26页
     ·水平传播第24-25页
     ·垂直传播第25-26页
     ·其他传播方式第26页
  4 WSSV感染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26-28页
   ·临床症状第26-27页
   ·病理变化第27页
   ·致病机理第27页
   ·感染过程第27-28页
  5 WSSV的主要检测技术第28-30页
   ·传统检测方法第28页
     ·病理学检测方法第28页
     ·生物学检测方法第28页
   ·免疫学检测方法第28-29页
   ·分子学检测方法第29-30页
     ·PCR技术第29页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第29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第29页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第29-30页
  6 WSSV感染的防治措施第30-32页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第30页
   ·选育抗性种苗第30页
   ·增强体质,提高虾体抗病能力第30-31页
   ·调改善养殖环境,整养殖模式第31页
   ·药物防治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44页
 第三章 虾类抗病毒免疫研究概况第44-52页
  1 虾类的体液免疫第44-46页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第44-45页
   ·凝集素第45页
   ·抗菌肽第45页
   ·溶酶体酶第45-46页
  2 细胞免疫第46-48页
   ·吞噬作用第46页
   ·包囊作用第46页
   ·结节形成第46-47页
   ·细胞凋亡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52-100页
 第一章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途径的研究第52-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8页
   ·材料第52-53页
     ·水平传播调查样品第52-53页
     ·垂直传播调查样品第53页
     ·试剂第53页
   ·方法第53-58页
     ·流行病学调查第53-54页
     ·水平传播途径的研究第54-56页
     ·虾-虾WSSV传播的研究第56-57页
     ·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第57-58页
  2 结果第58-68页
   ·发病症状第58-59页
     ·群体症状第58页
     ·个体症状第58-59页
   ·发病情况第59-62页
     ·不同月份的脊尾白虾WSSV携带情况第60页
     ·环境样品WSSV携带情况第60-61页
     ·冰鲜生物饵料WSSV携带情况第61-62页
     ·野生甲壳类WSSV携带情况第62页
   ·虾-虾WSSV感染结果第62-64页
   ·垂直传播情况调查第64-68页
     ·脊尾白虾亲虾及虾卵WSSV携带情况第64页
     ·正常脊尾白虾虾卵的发育情况第64-65页
     ·携带WSSV的亲虾以及虾卵胚胎发育情况第65-66页
     ·不同DNA提取方法下亲虾及其虾卵WSSV携带情况检测结果第66-68页
  3 讨论第68-74页
   ·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流行病学特点第68-69页
     ·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流行时间及特点第68页
     ·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症状第68-69页
   ·WSSV感染脊尾白虾水平传播途径的研究第69-71页
     ·环境样品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69-70页
       ·蟹类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69页
       ·浮游动物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69页
       ·浮游植物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69-70页
       ·底泥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70页
       ·水样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70页
     ·冰鲜生物饵料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第70-71页
     ·虾-虾WSSV传播第71页
   ·垂直传播调查第71-74页
  4 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二章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相关免疫酶变化特征第78-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材料第78-79页
     ·试验用虾第78-79页
     ·WSSV病原第79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79页
   ·方法第79-80页
     ·样品处理第79页
     ·酶活性测定第79-80页
       ·组织蛋白浓度的测定第79页
       ·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测定第79-80页
       ·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第80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第80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测定第80页
     ·数据处理第80页
  2 结果第80-84页
   ·脊尾白虾感染WSSV后组织蛋白含量变化第81页
   ·脊尾白虾WSSV后ACP活性变化规律第81-82页
   ·脊尾白虾WSSV后AKP活性变化规律第82-83页
   ·脊尾白虾WSSV后SOD活性变化规律第83-84页
   ·脊尾白虾WSSV后POD活性变化规律第84页
  3 讨论第84-89页
   ·WSSV对脊尾白虾组织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5-86页
   ·WSSV对脊尾白虾ACP活性的影响第86页
   ·WSSV对脊尾白虾AKP活性的影响第86-87页
   ·WSSV对脊尾白虾SOD活性的影响第87-88页
   ·WSSV对脊尾白虾SOD活性的影响第88-89页
  4 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第三章 江苏部分地区脊尾白虾白斑综合征防控措施第94-100页
  1 脊尾白虾感染WSSV调查情况第94-95页
   ·水平传播特点第94-95页
   ·垂直传播特点第95页
   ·免疫酶活性变化特征第95页
  2 防控措施第95-98页
   ·放养不带病毒的亲虾第96页
   ·切断水平传播途径第96页
   ·合理放养密度第96-97页
   ·调整养殖模式第97页
   ·合理控制水质第97页
   ·增强虾体抵抗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全文总结第100-102页
附录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HHN、WSS流行病学调查及IHHNV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扬子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及细菌性病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