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养殖病害情况 | 第11-13页 |
·养殖现状 | 第11-12页 |
·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共患病病害情况 | 第12-13页 |
·微孢子虫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微孢子虫孢子的形态结构 | 第13-14页 |
·微孢子虫的生活周期 | 第14-15页 |
·微孢子虫的细胞入侵机制 | 第15-16页 |
·微孢子虫在水生动物间的传播途径 | 第16-17页 |
·微孢子虫的分类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 | 第19-38页 |
·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的传统生物学研究 | 第19-27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材料来源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22页 |
·活体检测 | 第20页 |
·微孢子虫纯化 | 第20-21页 |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 | 第21页 |
·透射电镜样品处理 | 第21-22页 |
·结果 | 第22-25页 |
·光镜下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的形态 | 第22页 |
·扫描电镜下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的形态 | 第22-23页 |
·透射电镜下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7-31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DNA 提取 | 第27页 |
·PCR 扩增 | 第27-28页 |
·克隆测序 | 第28页 |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脊尾白虾微孢子虫病的病理学研究 | 第31-38页 |
·材料 | 第31页 |
·材料来源 | 第3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临床症状观察 | 第31页 |
·石蜡切片制备 | 第31-32页 |
·超薄切片制备 | 第32页 |
·结果 | 第32-36页 |
·患病脊尾白虾临床症状 | 第32-33页 |
·患病脊尾白虾组织病理 | 第33-34页 |
·患病脊尾白虾超微病理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 | 第38-52页 |
·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的传统生物学研究 | 第38-43页 |
·材料 | 第38页 |
·材料来源 | 第3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8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活体检测 | 第38页 |
·微孢子虫纯化 | 第38-39页 |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 | 第39页 |
·透射电镜样品处理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2页 |
·光镜下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的形态 | 第39页 |
·扫描电镜下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的形态 | 第39-40页 |
·透射电镜下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43-46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4页 |
·DNA 提取 | 第43页 |
·PCR 扩增 | 第43页 |
·测序 | 第43页 |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43-44页 |
·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三疣梭子蟹微孢子虫病的病理学研究 | 第46-52页 |
·材料 | 第46页 |
·材料来源 | 第46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页 |
·临床症状观察 | 第46页 |
·石蜡切片制备 | 第46页 |
·超薄切片制备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50页 |
·患病三疣梭子蟹临床症状 | 第46-47页 |
·患病三疣梭子蟹组织病理 | 第47-48页 |
·患病三疣梭子蟹超微病理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