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凡纳滨对虾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 第13-14页 |
| ·对虾解剖学特征 | 第14-15页 |
| ·对虾的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物理屏障 | 第15页 |
| ·细胞免疫 | 第15-16页 |
| ·体液免疫 | 第16-18页 |
| ·对虾中常见的病原菌 | 第18-22页 |
| ·海水养殖虾类弧菌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副溶血弧菌简介 | 第19-20页 |
| ·哈维氏弧菌简介 | 第20-21页 |
| ·对虾的疾病防治 | 第21-22页 |
| ·对虾的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Crustin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养殖凡纳滨对虾病原菌 XG409 的分离与鉴定 | 第23-36页 |
| ·材料方法 | 第23-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 ·致病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7-30页 |
| ·急性攻毒实验 | 第30页 |
| ·人工回感实验 | 第30页 |
| ·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 ·半致死率 LD50 | 第31-32页 |
| ·药敏实验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6页 |
| ·XG409 鉴定为副溶血弧菌 | 第34页 |
| ·XG409 为高致病菌 | 第34页 |
| ·药敏实验表明 XG409 菌株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养殖凡纳滨对虾病原菌 HL19 的分离与鉴定 | 第36-43页 |
| ·材料方法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致病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6-39页 |
| ·急性攻毒实验 | 第39页 |
| ·人工回感实验 | 第39页 |
| ·生长曲线 | 第39页 |
| ·注射实验以及半致死率 LD50 | 第39-40页 |
| ·药敏实验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HL19 鉴定为哈维氏弧菌 | 第42页 |
| ·HL19 为低致病菌 | 第42页 |
| ·HL19 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凡纳滨对虾类 CRUSTIN 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副溶血弧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 第43-50页 |
| ·材料方法 | 第43-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凡纳滨对虾 RNA 检测 | 第44页 |
| ·CL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 ·CL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7页 |
| ·类 Crustin 表达量检测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CL 蛋白结构与功能 | 第48页 |
| ·不同类型 Crustin 基因相似性低 | 第48-49页 |
| ·注射弧菌后 CL 基因表达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创新点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 附录 | 第62-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